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9部分

“再從胡三老爺這一邊來看,出事在前往三重關的路上,三重關裡還有他的侄子在,他又護送利器前往,想要胡家立功,怎可能會沒有動作?如此前後夾擊,不管動手的是誰,只要胡家的人不蠢,那些人都逃不掉,總能抓到一個活口的。因此小安的糧草不會有事,誰在裡面動小動作,公子只用坐在城中,也遲早會知曉。”

太孫扶額,“沒想到只不過一個三關,裡面竟有這麼複雜。”怕朝廷權利相爭起來,只會比這更復雜更狠。

張公公卻是道:“公子還年輕,怕什麼呢。”

太孫不過十七,雖是因體弱的緣故一直不得上朝聽政,然而太子都還不曾上位,等著太子上位之後,再輪到太孫掌控朝局之時,還不知要多少年,這種事情只要順利上了朝,聽得多了自然也就明白了。

太孫道:“先生說的是。”

張公公心下里嘆氣,太孫到底比不得皇帝手把手教出來的太子,就怕連二皇孫的那份伶俐都不如。

二皇孫此時雖也不曾上朝,然早已經開始籠絡人手,反觀太孫吳,就是天子給了機會,蕭安替他鋪平了路,還依然走得不是那麼自信。

不過太孫倒是有一點比自己的嫡親弟弟強,就是運氣好。至少蕭安這樣的人,太孫澤是萬萬籠絡不到的。又生在了太孫澤的前面,天然就是正統,就是什麼都不做,只端著一個身份在那,太孫澤在朝臣們面前表現得再多,朝臣們還是不輕易搭理他,目光還得緊緊盯在極少露面的大皇孫吳的身上。

當然,誰當天子,不在於這個人夠不夠伶俐,而在於朝臣們如何博弈,上一任帝王有如何心意。

張公公雖然覺得太孫不夠好,然而也不得不承認,比起太孫澤,太孫吳也有不少的可取之處。

善納諫、不獨斷、待人如誠,至少這三點,太孫澤就遠遠不如。

還有隱忍一處上,將太子的倒是學到了十成十,足可看出是父子來。

這幾點加起來,反倒是個明君之相了,大慶也不是才開國建業,其他的帝王特性,太孫倒也真不用有。

若是日後這些品性不變,太孫作為一位守成之君十分足夠。

不過張公公覺得太孫吳不夠伶俐,然而卻忘了,善隱忍之人,從來都不會讓人看出伶俐來。

太孫若真不伶俐,如何爭取到的這一份差事來?

不過是太孫的不伶俐吃虧在閱歷之上,此事就是讓伶俐的太孫澤來,也未必不會與他一樣的反應。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大慶只用讀書就能推出天下事的天才又有誰?縱然姜太公為文王平天下,那也是七十高齡,且還在殷商為臣過,數十年見證世間之事的累積之功耳。

就是城府深深如張公公自己,如魏氏、如柳貞,在太孫這個年紀,何不曾還帶有天真?

張公公繼續與太孫細細說著這三關裡的事,用自己所知曉的分析其中絲絲縷縷,可利用之處。

太孫聽得連連點頭,其實他還真不笨,張公公稍稍一說,他就能領悟,不過是之前大儒們教導他的,沒有教過他謀心之術。

憑心而論,大家都是在皇帝收下討飯吃,有機會教導未來的皇帝,誰又能沒有私心真想日後的皇帝真聰慧無敵的?

皇帝太聰明瞭,還有他們朝臣什麼事兒?如楊三爺、魏九重等人,必然是不太喜歡帝王太過明察秋毫的。

也只有張公公這樣的人,無兒無女,父母雙亡,且還是個太監,最多管一管那內宮之事,皇帝的聰明當然是要用在前朝的,與他無關,也有些自己的想法在裡頭,才會跟太孫將這謀心之術說上那麼幾分。

太孫又將那黑油之事說與了張公公聽,道:“兵工坊因這一點,將此事推在了秦泰身上,暗示此時是軍中與秦泰有勾結。我想了想,軍中有人插手是必然,具體是誰也不過在那幾人之間,然而因黑油之事就說到與秦泰有關,我只擔心是姚主事推卸之語。畢竟三關交易自由,三關商會能買賣,別家有何不可買賣的?”

三關兵工坊的姚主事,在三關多年,其實並不受三關大將統領,要說姚主事推卸責任可能有,然也非必然。

張公公道:“要下臣沒猜錯,當初南陽侯府林氏當是敗在此人手裡。”

此事如今也無須隱瞞,太孫點頭道:“的確由他所獻,因秦泰與林氏乃一條繩子上的蚱蜢,也不知是否有構陷可能。”

張公公還得給太孫加一個特徵了,就是一是一,二是二,不願意含糊。

分得太清,不願意含糊,裝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