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丈夫日漸消瘦,鄒靖華又心疼又無可奈何,本想解放了,能讓丈夫輕閒一下,他卻更累了。
鄒靖華儘自己所能幫助丈夫做些事,以減輕丈夫的勞累。常常是鄒靖華幫丈夫查資料,或者謄寫文稿。實在無力幫助,夜深了,她就坐在他的旁邊陪伴他,或者織毛衣,或者補衣物。進城之後,許光達的襯衣都是鄒靖華親手做的,許光達的衣服總是右袖子先爛,於是,鄒靖華就把右袖子剪去,用新布逢成右袖接上去;待左袖子磨爛時,也同樣製作。有趣的是許光達的襪子也是右腳的先破,鄒靖華就給補,實在補不上,就把右腳換成新的,左襪繼續穿。誰能夠想象到我們的將軍,腳上經常穿著兩樣的襪子!
這對患難的夫妻,在風雨如磐的年月,分享了鬥爭的困苦和樂趣;今天,勝利了,他門又風雨同舟,共同承擔創業的艱辛。
不久,裝甲兵機關黨總支成立了,鄒靖華擔任了總支書記。這樣,她就有更方便的條件和更多的時間來幫助許光達分擔重擔。
裝甲兵司令部機關的人員來自不同的單位,思想比較複雜,需要相互瞭解。漸漸,一些問題出現了:有的同志不安心在裝甲兵工作,認為自己是“土包子”,搞技術是門外漢,不像步兵那樣,端起刺刀,“衝啊!殺!”很痛快,沒技術也能幹;還有的同志在工作中、技術上遇到難題就頭疼;也有人鬧地位,鬧名利:更有一些人貪圖享樂、追求安逸、居功自傲、目空一切,認為“老子打天下有功,坐天下有理”。一時間,許多問題都出現了。
鄒靖華想:自己身為黨總支書記,從思想上解決問題,既是本職,又是對許光達工作的支援。無論多大困難,自己都得想辦法解決。
鄒靖華要求所屬各個黨支部、黨小組,充分發揮作用,做到黨管幹部,層層做好黨員的思想工作。各支部都組織黨員學習毛主席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提醒機關幹部要繼續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和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作風。
鄒靖華經常主持召開黨支部會議,分析黨員的思想狀況,組織黨員過好黨的組織生活,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監督黨員的思想和言行。在裝甲兵司令部機關內,不論是誰,不管他的職務多高,都要以普通黨員的身份參加組織生活、彙報自己的思想。
鄒靖華還經常找同志談心。她善解人意,大夥都把她當老大姐,有啥問題想不通,都去找她談談。
鄒靖華的工作取得了成效。許光達看在眼裡,喜在心裡,由衷感謝鄒靖華這個工作上的好搭檔。
北京郊區。原戰車一師第三團駐地。
原戰車第一師第三團駐地改建為坦克學校成立大會那天,熱烈的掌聲中,許光達宣讀了中央軍委關於成立坦克學校的命令:我們今後的作戰物件主要是帝國主義集團,沒有強大的、先進的、現代化的坦克部隊同其他軍兵種配合,是很難取勝的。我們要在現有的基礎上把坦克部隊加以整編。在技術上不斷提高,在制度上不斷完善,使其成為堅強的、有戰鬥力的坦克部隊,以適應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需要。……
在首期學員的開學典禮上,許光達熱情洋溢的講話,使廣大學員倍受鼓舞。他說:“坦克學校的誕生,是人民解放軍建軍史上的又一創舉。建設一支強大的坦克部隊,責任就落在了你們的肩上。你們要下決心當中國人民的坦克手,當個坦克專家。黨給了我們這樣的任務,我們就一定要完成這個任務。”許光達身兼坦克學校的校長,非常關心教學工作。課堂上,訓練場,總能見到許光達的身影……
在許光達的倡導下,裝甲兵又陸續成立了一批學校,成為我軍諸兵種中院校最多的單位。
隨著朝鮮戰爭的發展,中央軍委指示裝甲兵部隊作好準備,隨時赴朝參戰。
許光達想,朝鮮戰爭爆發時,已派出一個坦克團去了朝鮮,將來還要派更多的坦克部隊出國。我們的坦克部隊剛剛組建,沒有經過像朝鮮戰爭那樣的主體作戰經驗。為了對付戰爭,許光達想去朝鮮戰地勘察。
1951年4 月26日,許光達一行跨過了鴨綠江,下午到達志願軍總部。
彭總高興地握著許光達的雙手,他們彼此問候著。許光達向彭總彙報了此行的意圖,並聽取了彭總的有關意見。隨即,驅車前往在前線作戰的裝甲兵先遣團。
途中,眼見十幾輛美國M ⅢA Ⅲ式坦克在燃燒著,許光達忍不住跳下車。
一名防空哨兵告訴許光達,這是我軍繳獲的美軍坦克,被敵機炸燬。敵軍怕我軍修復使用,一次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