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剛想起身趕赴幸福街,陳書翔的手機突然響了起來。

“關鍵時刻你沒電了。現在我要走了你卻叫了。”陳書翔對著自己的手機埋怨道。

陳書翔只得重新坐下,接起手機,原來是黃曉君打來的。

“黃曉君啊?告訴你,我找到新線索了,正要趕過去呢。”陳書翔搶先說道。

那頭的黃曉君沒接他的話茬,卻說道:“我也找到新線索了,關於烏支村的。”

“哦?是嗎?說來聽聽。”陳書翔倒也不急著去找那個李教授。他更想了解黃曉君又找到什麼新東西。

“我去圖書館和網上,查了很多關於烏支村的記錄,可是幾乎一無所獲。還記得我那天晚上提到的縣誌嗎?”黃曉君問道。

“記得。”

陳書翔當然記得,那是在鶯歌子山裡,他們離開烏支村要去救潘蕙的時候,黃曉君提到了在村長老孫家,曾經有一本縣誌。當時還引起了白雨清的細微表情變化。

黃曉君則繼續說道:

“其實那本縣誌裡也沒有明確地提到烏支村,只是說了凰鳴山的一些事情,從中可以猜測到烏支村的早期資訊。這已經是所有資料裡,最接近烏支村的記載了。我本來以為這個村子在深山裡太偏僻,以至於完全按沒辦法查到詳細的資訊,後來你猜怎麼著,居然讓我找到份資料,裡面明確地寫著烏支村的情況,而且年代還離現在不遠。”

“我猜想是不是會有人進入那個奇怪的村子,並且記錄下一點東西。最近一次人口大規模進入農村,是上山下鄉運動。我猜測,或許當時也有城市裡的知青,下鄉來到烏支村,如果真有這樣的人,現在應該才五六十歲。我以這個為突破口,看能不能找到烏支村的一點資訊。”

“於是我到一些知青的論壇上,發了尋找當年鶯歌子山知青的帖子。同時我又到圖書館,尋找知青下鄉的一些材料,包括報道、筆記、記錄文學。今天早上,我發現我的一個帖子有人回了,還真給我找到一個曾經在鶯歌子山插隊落戶的老知青。”

“我馬上去找那個人。可能是年紀比較大,不會電腦,打字速度很慢。我直接和他通了電話,想不到他還是來自我們市的知青。他說當年他們有一箇中隊的人,到鶯歌子山插隊落戶。他們的公社就在烏支村的公社邊上,所以經常會和烏支村的村民有些來往。那個時候,烏支村還沒有那麼多新村民。但這個村的人確實對外來的人很有戒心,不輕易和他們知青接觸。”

“他們剛到鶯歌子山裡不久,就出了一件大事。那個知青說,他們進去第一年,又一次看到烏支村的村民們,晚上都聚在一起,舉著燈籠,像是在遊行,排著隊往山上趕。我覺得他所說的這件事,就是那天晚上我們離開烏支村時看到的祭祀活動。他們知青見到烏支村的村民這樣,都嚇了一跳。要知道,在那個年代環境下,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全國人民都在破四舊,而這座山裡的人,居然還在搞迷信活動。”

“這件事不知道被誰給傳出去了。沒過幾天,有幾個從縣城裡來的紅衛兵,到山裡來‘破除牛鬼蛇神’了。有幾個激進的知青也跟著他們一起去了烏支村。想不到,過了三天,都沒見回來。公社裡的人有些慌了,連忙去找上級領導,可他們也沒辦法,說烏支村裡的人向來難搞。那些被打倒奪權的縣裡和鄉里的幹部,以前就不敢多管這個村的事情。”

“過了一個星期,才有個知青,回到了他們隊裡。他回來時幾乎一絲不掛,身上全是傷痕。他先是說他們摔下山,後來被人發現傷痕不對,他才說出真相。原來他們一進烏支村,就被村民抓了起來。在晚上,他們看到了稀奇古怪的東西,嚇得昏過去。醒來時,其他人都不見了,只有這個逃回來的人,一個人赤身裸體倒在山溝裡,滿身是傷。後來好不容易才逃回公社。”

“整個公社的知青聽到這事,人人自危。有的女知青都受不了精神壓力,哭著想要會城裡。你知道那些知青是抱著在農村紮根的心思去的,現在遇到這事,嚇得都不敢多待了。他們不斷地向上級反映,希望離開鶯歌子山,去別的地方插隊落戶。上級也覺得這是有點嚴重,畢竟有幾個紅衛兵進去後就沒出來。當時的社會環境,他們也怕被人抓住把柄而打倒。於是就同意這些知青全都換到山外頭的公社裡。”

“雖然那個老知青只在鶯歌子山裡插了不到一年的隊,但那件事他還是一直記得,印象實在是太深刻了。所以他一見到我的帖子,就來找到了我。你看,這個資訊對我們找到真相,是不是有用。”

陳書翔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