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有兩倍于徐晃剩下的將士。曹操還想繼續保持這個左翼的話,就必須增兵三萬以上!
但是如果是一撥人的,可就是一個下午加一個晚上沒睡,而湖陽城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座空城?這也太大膽了吧?而且曹操知道作為一員沙場老將,徐晃必定在湖陽城中埋伏有細作。這個文聘不簡單啊!
好一個劉琮!莫非就這樣輕易毀掉自己這左右兩翼嗎?損失幾萬士兵,曹操並不是輸不起。但眼下計程車氣已經超出他的掌控範圍了。自他從合肥回師許昌一來,在南陽與劉琮做賬已經接連三次大敗!難道真的會和司馬懿說得一樣嗎?
或許真的要答應劉琮嗎?曹操第一次感覺一切都不在自己的掌握當中。他明白收到湖陽勝利的鼓舞,劉琮軍士氣必定大漲。而正在攻擊宛城的關羽一直不撤退,曹仁、夏侯會頓等人能堅持得住嗎?
雖然很快第二撥近六萬大軍很快就會抵達。但曹操第一次真正的動搖了!自從亂世扯旗以來,這還是第一次!劉琮或許比袁紹還要難對付……
而徐庶的一名隨從也剛剛從對面大營過來,將這兩天發生的事情,詳細的告訴了徐庶。徐庶聽後欣慰的一笑,這下看曹操這個老狐狸如何應對,主公的這幾位將軍還真給力啊。別看曹操一直佔據優勢,但他們很好的完成了牽制曹操兩翼的任務。而在需要他們有所突破來增加談判籌碼時,兩場大捷壓得曹操幾乎喘不過氣來。
很快曹操就再次召見徐庶。他還是那張看不出什麼內容的笑臉:“徐先生,我營中住的還習慣吧?”
“多謝曹公款待!庶今日接到主公訊息,催促庶早日返回。和談細節不知道曹公考慮得如何了?”
曹操尷尬的乾咳了幾聲:“先生莫不是以為我曹操就是必敗?不瞞先生,再有十天半個月,我軍將有六萬支援軍抵達宛城,完全可以彌補這兩戰的損失……”
“曹公所說,徐庶完全相信。不過如此下去,冀州和中原必定空虛,若是有人趁機起兵,曹公後院必定大亂。而且就算是冀州和許昌平安無事。只需一兩個月,江東孫權必定大軍進犯合肥。到時候我軍只需從江夏派一支水軍,順江而下……庶斗膽問一句曹公有把握在幾個月內打贏這場戰役?
又有幾成把握在贏得這場戰役的勝利之後還能從容支援江淮和徐州地區以保證這兩個地區不失?而這幾個月內與曹公有隙的馬超、韓遂會眼睜睜的看著麼?”徐庶將之前重複過的話再次翻出來反駁曹操,那意思就是我家主公沒有必勝的把握,你曹操也沒有。就算有在現在這種情況下也不可能速勝!不能速勝,就必定會引起內亂和其他諸侯覬覦中原……
徐庶用嘴,而劉琮卻用行動告訴了曹操,他不能速勝,如果徐而圖之,又不是曹操本意。曹操也沒有做好長期戰的準備。至少在沒有掌控住孫權之前,確實沒法跟劉琮一直在南陽消耗。當然徐庶說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曹操更加擔心的。那就是內亂!
儘管曹操是一個出色的軍事家,也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但一個上位者就必須面臨其他家族的挑戰。如果曹操在南陽無限制的消耗小區,許昌、鄴城必定流言四起。而以前曹操還是漢室朝廷的維護者,漢天子的擁立者。現在他失去了這個光環,那些士族們,那些持有不同政見的反對者們便會跳出來橫加指責。一個死去的孔融和一個逃離許昌的荀彧並不能確保從此曹操的領地內一片祥和。
“你家主公這次又想說什麼?”曹操知道在聰明人面前一直裝下去也不是那麼回事,該坦白的時候就不能隱瞞,如果說張頜潰敗,曹操還在猶豫的話,現在徐晃岌岌可危,他必須做出選擇了,不能等到徐晃被消滅。要麼立即增兵湖陽,要麼雙方罷兵!
“主公讓庶轉告曹公,他身為漢室宗親,擁立天子責無旁貸,請曹公莫要再惦記。如果曹公願意,我家主公願意立即撤出湖陽等地駐兵,回到戰前的新野。當然,由於這場戰役勝負未分,自然也就沒有賠償一說……”
“好一個勝負未分!你家主公真是高風亮節,寬宏大量啊!”曹操對於劉琮這樣的條件還是基本滿意的,雙方罷兵,退回戰前的界線,至少對曹操是有利的,不然文聘駐守湖陽,宛城和魯陽就像被插了一把尖刀,如鯁在喉!
而此前曹操提出讓劉琮賠償也是為了找個臺階,以及向軍中將士有個交代。當時就不怎麼指望劉琮能夠答應!而現在徐晃一敗,曹操更加清楚,劉琮斷然不會答應這個要求。而自己第二撥五萬兵馬到位之後也頂多就是重新構建與劉琮能夠對峙的三條戰線。但己方計程車氣就成了大問題!這一點曹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