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句不妥的話,牛閣老如此,遲早遭皇上厭棄的。”
崔大人心中嗤笑,什麼遲早遭厭棄?
只怕如今皇上早就想辦了牛內閣。不過是礙於太上皇在罷了。
搖搖頭不說這些廢話了。崔大人立馬就進入到了今天的主題,前面的那股不過是開胃小菜罷了!
“如今國庫空虛,皇上已經下旨讓我們自己想想辦法。如海你有什麼辦法沒有?”說完崔大人用期待的眼神看著林海。
林海聽過了崔大人之言,知道他的意思,便道:“我在江南就曾經聽說過,朝中許多官員從戶部提前支取挪借的銀子的事情,不知道可有此事?”
崔大人點點頭說道:“確有此事。”
林海微微一笑說道:“我瞧著那銀子。也是時候該追繳了。”
崔大人皺著眉頭說道:“追繳銀子的事情,老夫也是早就有此意的。只是此事牽連甚廣,一動,便是得罪人。只恐樹敵太多,不易成事。”
林海胸有成竹道:“大人所慮,我也曾想過。那些欠著國庫銀子的人,莫不是抱著這個想法的,他們料想此事行不通,才會肆無忌憚,有銀子也不還。所以此事要行,我們就得想個穩妥的法子,按照數目大小,便虧空官員一一編冊排定等級,確定歸還日期。
數額太大者,歸還日期可適當放長,只要在日期之內,每半年歸還一定數額即可。直到還清欠銀為止。其他的虧空者都如此而行,便不算逼迫了。逾期不還者,在上奏聖上,以國法論處。崔大人,您看如海此法可行?”
說白了,其實就是現代人的暗接買房子的事情。最先自己先支付一筆首付款,然後由銀行將全部的款項付給開發商,然後購買者,每一個月按照自己的工資承受能力,每月還給銀行多少錢,一般都是十幾二十年才還清。
就是有壓力,也不會太大。
崔大人聽完後,大喜道:“如海這個法子果然極好,不必將人往死處得罪,又可追到欠銀,真可謂是一舉兩得。明日你便上摺子,本官和你聯名上此折!”這崔大人還是有自己的小心眼,就是寫給奏摺也要聯名。
不知道人還以為這崔大人是一個好人,不搶底下官員的功勞了,事實上了,還不是怕樹敵太多,想要將林海拉下水而已。
不過林海卻不是很在意,他讀過原著,自然知道,早晚都有這麼一出的,自己也不算是什麼推陳出新,最多就是手段溫和了一點而已。
這崔大人倒是說幹就幹的人,第二天就將奏摺寫好直接呈給皇上了,皇上想了想先去請教了太上皇,得了允許之後,才出手了。
不過這頒佈的聖旨卻和崔大人林海的奏摺有一些差距。
這聖旨上總共有三條:
第一條,就是償還國庫,當年借了庫銀的人家,限期歸還。
第二條,查處貪官。
當一個貪官被查實後,若這個貪官隱匿財產或是不知去向,那麼,這個貪官的兄弟姐妹父母乃至所有親戚都必須替貪官還賬,否則抄家坐牢發放,直到把贓銀或是贓官交出來。這樣一來,貪官的親戚再也不敢幫貪官藏匿錢財了,還會非常賣力地幫著找。
第三,就是成立了“會考府”,這是一箇中央集權的審計機關。這之後,地方上上交的銀子還有各部要動用的錢糧和需要報銷的經費,都要經過“會考府”稽查稽核,而且一旦查證核實不符,就要丟官甚至抄家。
聖旨一下,眾人都知道皇上要動手了,因此懷著各種各樣的心思回府去了!
想討好的皇上的人,便開始計算這家裡的財產,等著一開始還銀子的事情,立馬去第一還,給皇上留下一個好的印象。
膽小者,中立派,這準備先將銀子算好,放在一邊,若是大家都還,那我也還,若是大家都不還,那我也不還。
還一個一部分的人,則準備死撐著,打死都不還,他們堅信著這不是皇上的意思,有太上皇在皇上不敢把他們怎麼樣。
可是他們也不想想,當年太上皇剛剛繼位的時候,面對國庫空虛同樣是使用了這一招,雖然追繳的銀子來源不同。而且現在國庫空虛本就是太上皇為了自己的帝業,造成的,說白了他才是罪魁禍首了!而且將心比心,太上皇也明白國庫沒錢是什麼滋味。
因此有些人的如意算盤是打不起來的了!
卻說林海一行人正在戶部忙的熱火朝天的時候,因為林老爺八十大壽的事情,賈家也知道了林菖女眷回京的訊息。
賈母當時正和王熙鳳說笑,賈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