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4部分

砍殺士卒,想透過武力鎮壓重新穩定陣勢,無意間發現張世傑握著寒光閃閃的鋼刀正向他衝來,張世傑高大威武,但在此時的博羅歡眼裡張世傑面目猙獰如惡魔。 隨時要把吞噬了。 這位忽必烈的愛將不由得直冒涼氣,只好步了士卒的後塵。 轉身就逃。

在這次攻打安慶地戰鬥中,鄭靜和不僅創造了從水面攻打堅城的先例,還開了登陸作戰的先河,為以後大規模登陸作戰進行了嘗試。 在他指揮下,艦炮不斷移動,進行火力延伸,對縱深蒙古軍卒進行轟炸。

望著蒙古軍隊從安慶城裡沒命地逃跑,鄭靜和念頭一轉,立時有了主意,下令船上的宋軍除了水手、炮手和必不可少的留守部隊以外,所有的人馬上登陸,協助李庭芝和張世傑追擊蒙古軍隊。

命令一下達,萬多兩萬名水軍立時跳下水,到處傳來卟嗵卟嗵的落水聲,從遠處望去,水花四濺,江邊到處都是宋軍,好象麻桿一樣,多不勝數。 水軍一上了岸,揮著鋼刀和淮西淮東軍一道,象趕鴨子一樣追趕蒙古軍隊去了。

安慶城下之敗好象導火索,引發了連鎖反應,訊息一傳開,那些還沒有趕到安慶的蒙古軍隊立時沒有了鬥志,甩下宋軍就跑,充分揮了他們騎兵多,體能好地優勢,經過不懈的努力硬是把鼻子比獵犬還要靈敏的宋軍甩掉了。

淮西混戰中的蒙古軍隊好比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得到老百姓幫助的宋軍自然是嗅覺靈敏百倍,他們逃到哪裡就會追到哪裡。

如此一來,原本混戰多如牛毛的淮西之地又變成了賽跑地比賽場地。 這次的比賽不是蒙宋兩軍向安慶進軍,而是蒙古軍隊拼命地逃離這要命的鬼地方,而宋軍是使出吃奶的力氣去追殺蒙古軍隊,把戰果最大化。

要是從空中望去的話,會驚奇地發現,整個淮西到處都是逃命的蒙古軍隊,到處都是老百姓領著宋軍痛打落水狗的驚人場面。

怯薛兵團這支成立於成吉思汗時代,在蒙古發展史上立下大功的精銳部隊和三衛禁軍這次南下,忽必烈寄予厚望,要他們以迅雷這及掩耳之勢拿下臨安,沒想到連長江都沒有渡過去就吃了敗仗,給長期沒有得到朝庭補給、裝備不良、營養狀況差的淮西淮東軍象趕鴨子似地追得只有逃命地份。

忽必烈雄材大略。 為歷史稱讚,他也是想不到竟是這種結果。

好在蒙古軍隊多騎兵,四條腿比兩條腿跑得快,再者體能好,打不過宋軍總跑得過,經過一番艱苦地逃跑比賽總算是把宋軍給甩在了後面,傷亡不算大。 博羅歡的損失主要是在安慶城下。 好在到達安慶地軍隊數目不大,也就四萬來人。 在付出了近兩萬人的代價後,總算是撤出來了。

這次淮西混戰,很有戲劇性,一開始蒙古雙方是在進行比賽,都想拿下安慶。 到後來卻演變成了混戰,蒙古軍隊勝在望,卻給鄭靜和的艦隊弄得雞飛蛋打不說。 自己還吃了一個大敗仗。 對於很少出動地怯薛兵團和三衛禁軍來說,損失雖然不是太大,但其意義卻很大,這是精銳中的精銳,吃了敗仗其影響非常之大,忽必烈震怒,引發了一場大地震。

李雋評論這戰極富戲劇性變化地混戰時說:“這次混戰初看之下肯定會認為這完全是巧合,是鄭靜和偶然趕到扭轉了危局。 我並不這樣看。 我認為,這是因為鄭靜和不僅是一個優秀的水軍指揮官,還是一個富有全域性觀念的戰略家,正是這種全域性觀使他意識到他必須返回安慶幫助李庭芝和張世傑渡江。

“在這次淮西大戰中,不僅鄭靜和表現出了縱觀全域性的戰略眼光,李庭芝和張世傑兩人也是從全域性出發。 才促成了這場影響深遠的混戰。

“這次混戰有兩個創新,一個是鄭靜和集中大量火炮從水面對地面目標進行集中轟炸,其規模之大是歷史之最。 第二個創⌒λ擔骸澳檔ぃ�的,他首次進行大規模登陸作戰嘗試,為以後大規模搶灘作戰積累了經驗。

“當然,這次混戰也不全是好的結果,不好地結果是怯薛兵團三和衛禁軍吃了敗仗,忽必烈震怒,痛定思痛,引發了蒙古人的軍事變革。 蒙古軍隊的實力獲得了長足的進步。 為我們以後的作戰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

最後,李雋用一句富有哲理性的話作結:“戰爭就是這樣。 在相互學習中獲得提高!誰能獲勝,那不要看誰更善於學習!”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鄭將軍不僅幫我們打跑了韃子,還帶來了這麼多船隻,是來幫我們渡江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