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部分

原來石重貴見形勢逼人,手下眾叛親離,一時沒了主張,心想一但遼兵來了不但備受凌辱,兼且難逃一死,不如自行了斷,倒落得個清白乾淨。因此命內監搬來柴草,堆放樓內,自己帶著一家男女老少,關在房內,準備一但遼兵殺到,即便放火點著柴草,燒死算了。這會兒聽得內監隔著窗框子喊叫:“皇上!皇上!國舅在樓下喊話,要上來見皇上呢,讓不讓他上來?”

房內的人聽得馮玉來了,雖然聽說他也開啟城門投降遼人,但終究是不知真假。如今聽說他來了,倒像是被水淹的人抱著了一根木頭,茫茫苦海中來了個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似的,覺得有了一線生機,儘管口裡不說,心內都是欣喜的,誰高興活生生燒死呢?

馮雪仙忙說:“皇上,既是我兄弟前來喊話要見皇上,量他也不敢加害皇上的……”

皇太后李氏(石敬瑭的老婆,石重貴登位時封她為皇太后的。)也說:“國舅終究是自家人,這個時候來見皇帝,說不定還是來保駕的。”

石重貴想了一下,向窗外問道:“他帶的是那裡的兵馬?”

窗外的內監高聲答道:“啟稟皇上,國舅爺沒帶兵馬,跟隨的都是他的家丁。”

馮雪仙道:“既然我兄弟帶著家丁前來,必然不是加害皇上,皇上快快宣他上樓看他有什麼事要告訴皇上的吧。”

石重貴聽了,覺得也有道理。再說,沒到不得已的時候,非死不可的時候,誰都不想死的。看來馮玉這一來,也許真的帶來生的希望。想了一想,便向窗外的內監道:“開了樓門,宣他上來見朕吧。”

那內監聽了,忙不迭跑下樓去開了大門,引了馮玉上樓。

要知道,宮監們眼看皇上領著一家老少關門*,心裡也很不是味道的。石重貴平日對他們不薄,一場君臣主僕,怎麼忍心看著他一家子活活燒死?何況皇帝死了,國家亡了,樹倒猢猻散,他們也不知何處歸宿,如今見馮玉來了,也許是帶來什麼喜訊,也許是平安無事呢……因此,也都得了一陣歡喜……

那馮玉上得樓來,看見堆滿柴草,知道這是石重貴準備*的,終究是自己人,自己親姐妹也在內的,心裡也不免一陣酸楚。

這時,房裡的人也都一湧而出。李氏皇太后扯著馮玉便問:“國舅爺,外邊的情況到底怎麼樣了?是不是遼兵進城來了……”

馮玉也難於啟齒說個明白。只對石重貴說:“皇上不必出此下策,遼王傳了口喻說:皇上終究是大遼的孫子皇帝,年少無知,只因受了小人唆擺,這才和我上國作對。只要他出城納降,依舊歸順,可保全皇家一族平安無事。才剛左賢王又交付手令一道,命臣送交皇上,請皇上一看便知端的了。”說罷,便把蕭翰的手令交給石重貴。

石重貴接過,看了一遍,知道國是亡定的了。皇帝的位子是保不住的了。一腔無奈,開口不得。

馮玉催道:“皇上請莫拖延,此前遼王大駕已到汴京城外下寨,只等皇上前去納降的。”

皇太后,馮皇后也都接過來看了。知到已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但也慶幸保得住一家子性命,這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因見馮玉再三催促,皇太后便對石重貴道:“事已至此,皇帝再是懊悔也是於事無補的了,還是快快向大遼投降,保住一家子性命要緊。”回頭又向馮玉說:“你這個做國舅的,趕快去找個熟悉這個規矩的老臣來問問,這個投降該是如何的投法,做回一個模式,免得上國責怪。”

馮玉聽了,自己也是沒聽過這投降是怎麼個模式的,做得不好遼王怪罪下來也不得了。於是,忙派人去找。不一會,扯了一個御史家裡的文牘來。

那文牘說:“這類事情卑職也不懂得,只記得春秋上說過,那投降的皇帝要散發跣足,口裡咬著降書,手裡牽一頭白羊,跪到對方主帥面前乞降的。如今是不是這樣,卑職可就不知道了……”

馮玉大喜道:“是了,是了。我也聽說過,就是這樣,就是這樣。”說罷,急忙命人去找白羊,一面又命人寫降表,又命人替石重貴脫下龍袍換褐衣,領著太皇太后,皇后,後宮妃嬪,宮娥采女,宮監侍從,一行人哭哭啼啼,離了皇宮,出城投降而去。

這個哭,還是石重貴先哭起來的,讓他脫下龍袍換上褐衣,禁不住悲從中來,放聲大哭。那皇太后,馮皇后,後宮妃嬪見他哭了,也盡都如喪考妣,大放悲聲,哭了起來。

那石重貴冷手揀了個熱饅頭,輕輕鬆鬆當了幾年皇帝,享受了一番富貴,卻不料胡里胡塗就又把江山弄丟了。到頭來還得脫下龍袍帶著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