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道士迎面而來,施禮道:“太傅別來無恙。”
匡胤定睛看時,不是別人,原來是苗訓。大喜道:“與道長一別數載,不期今日相遇。”於是,就令侍從在外面進餐,邀了苗訓進到裡間敘話。
苗訓笑道:“一別數栽,大公子已一飛沖天,手握樞衡,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身居太傅之職矣,可喜可賀。”
匡胤道:“何喜之有?近日皇上身患重病,御醫束手無策,滿朝文武盡皆彷徨,朝廷現在正派遣下官前來華山尋訪師祖,拜求靈丹妙藥……”
苗訓道:“不巧得很,師祖於月前已西赴峨眉山訪友去了。”
匡胤聽了,一時呆住,知到出家之人,四海為家,閒雲野鶴,難定歸期的,但見了苗訓,也是找到一個指路人般的,忙道:“既是師祖不在,見了道長也是不虛此行,就請道長指點一二,以解陛下之病。”
苗訓道:“修丹練藥,乃道家閉關修練之內家功夫,貧道所學只是易學占卜,奇門六壬等外家之術而已……”
匡胤道:“如此正好,就請道長演算演算。要替皇上治病,應向何處訪醫尋藥方能奏效?”
苗訓聽了,還是遵命演算了一番,不無猶豫地向匡胤道:“人之壽算,皆有天命,何況天子身系天下安危,更是冥冥之中自有主宰,但以貧道之學識膚淺,恐怕難以算得精確。”
匡胤道:“道長不必過謙;也無須忌諱;今日在此只趙某與道長二人;所說的話;出君之口;入某之耳;請但說無妨。”
苗訓猶疑再三方才說道:”……依貧道推算;天子壽祿將盡;難出半月之數;看來已非人力所能挽回的了……”
匡胤道:”道長的法力;下官素已欽佩;但我朝御使王樸大夫亦精於易學;皇上曾問他,“朕在位該有幾年,”他曾為皇上卜算在位的數乃是三十;與道長所算為何相距如此之遠?”
苗訓素日亦知王樸易學名氣,乃是名師所出,實為上乘之學。如今聽了匡胤這麼一說,不敢託大;連忙又再凝神推算;頓有所悟;從容向匡胤問道:”請問太傅:今年是顯德幾年?當今皇上是哪年登極的?”
匡胤道:”今年乃顯德六年;皇上於顯德元年踐位;至今已五年有餘。”
苗訓點頭道:”這就是了;如今乃是五月下旬;半月後乃是六月;皇上踐位五年零六個月;五六正是三十之數;御使大夫所言三十之數並非虛妄;而是不便明言,使用了一個隱喻相乘之數,其實與貧道所算之數正相偶合。”
匡胤聽了;震驚不已;忙叮囑道:”王樸所說三十,皇上認為是三十年,如今聽先生所說,原來卻是隱語,此事若應驗汝二人之言;乃非同小可之事;道長萬勿輕洩於他人。”
苗訓點頭應道:”太傅無須多慮; 事關重大;貧道豈敢妄向人言”。又對匡胤道:”一旦皇帝晏駕;太傅應當坐鎮京師;萬不可遠離;應時刻密切關注朝野動向;”
匡胤聽了;連連點首稱是;又向苗訓道:”前次與道長晉南一別;念念不忘;如今皇上病危;朝野不安;今日既與道長有緣相遇;不若就請道長屈駕同往汴京;也好替本官出謀劃策;共商國是。”
原來師祖下山之時;已知天下將有變動;故囑咐苗訓在此等候趙匡胤;出山助他成就大業的。今見趙匡胤已自先開口相邀;便樂得順水推舟;便大應了下來,跟隨匡胤回汴京而去。匡胤也立即委他以軍師之銜;就在太傅府裡供職。
回到汴京;見皇上的病情果是毫無起色;反倒是日甚一日;回到家中便把苗訓的話悄悄向匡義說了,這時,匡義亦在宮中任供奉官之職,聽罷大驚道:“苗訓的話倘若應驗,此乃國家之大事,一但皇上賓天;必然朝野震動;大哥身居太傅之職;掌京師禁軍,又是眾矢之的,萬一朝中有個什麼變動,大哥必是首當其衝的人物,不可不防。”
匡胤道:“這話苗訓也是說過的,”
匡義道:“大哥曾說過苗訓此人精通術數,如今既已同來京師,不如就將他召入幕下,給他個職銜,凡事也多幾個人參與出謀劃策。”
匡胤道:“為兄當時已委他以軍師之職了,吾弟所說的多幾個人出謀劃策,汝意下擬找哪幾個人?”
匡義見匡胤答應了,心中大喜,於是。兄弟二人計議一番,匡胤又再三叮嚀道:“也不知這苗訓說的是真是假,靈也不靈,咱們也是以防萬一朝廷生變的權宜之計,切莫張揚,倘若外洩,讓朝廷知曉,那可是個大罪呢。”
匡義道:“大哥放心,咱們召的都是您的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