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懍說閫貳�
第三天趕上大潮,大家順利的將船沿著挖好的溝推入了大海。
過了兩天船終於到達了齊國的港口,范蠡乘坐馬車從陸路繼續前往齊國國都臨淄。
四十二
這是范蠡第二次出訪齊國,相距第一次訪齊已相隔五年。
五年前,越王勾踐採納了大夫逢同的諫議,決定結交齊國、楚國和晉國等吳國的鄰國,以便將來伐吳時能得到他們的支援。於是他派文種出使楚國,范蠡出使齊國、晉國。
范蠡接受使命後,便開始著手準備。除了要蒐集送給齊國國君和大夫們的禮物,更重要的是如何能安全到達齊國。因為要想從陸路去齊國,必須要經過吳國,這樣的風險太大了。而要繞過吳國,路程又實在太遠了,最後范蠡決定坐船從海上到達齊國。
范蠡一方面安排建造更大、更堅固的海船,一方面派人尋找從海上到過齊國的漁民做嚮導。
等一切準備妥當後,范蠡乘坐新造的海船從海上前往齊國。
出發之前,范蠡瞭解到齊國的實權掌握在相國田乞的手裡,齊悼公是因為他的扶持才得以繼位。
范蠡的一個門客是齊國人,原是高昭子的隨從,對田家的事情很瞭解。范蠡就從他那裡瞭解田乞的情況,他就給范蠡講了田家的故事。
田乞的祖上陳完是陳歷公的兒子。陳歷公被殺後,陳完被封為陳國的大夫。後來,與他交好的太子禦寇被殺,陳完恐禍及己身,便離陳出走,投奔齊國。
當時正是齊桓公稱霸的時候,國力強盛。齊恆公得知陳完是虞帝舜的後代,就要拜他為卿,陳完忙推辭說:“我是逃亡之臣,能得到大王的收留,已經是很大的恩惠了,不敢當高位。”
齊桓公見他推辭,也不便勉強,想起前幾日管理百工的工正去世,尚未補缺,就封他做了工正,並賜給他很多田地。
陳完感恩答謝,為了表示和陳國脫離關係,就改姓田,他的後代從此以田為姓。此後幾代子孫均侍奉齊國國君,田氏的宗族日益強盛。
田乞是陳完的六世孫,被封為齊國的大夫,侍奉齊景公。景公讓他負責齊國賦稅徵收。為了收買齊國的人心,他在徵收賦稅時用小鬥計量,賜給百姓糧食時卻用大斗計量,暗中向百姓施惠。齊國大夫晏嬰得知後,曾多次勸諫齊景公,但是齊景公卻放任不管。
齊景公在位第五十八年的夏天,太子死了。齊景公晚年寵愛的姬妾芮子,生的兒子叫荼。芮子想讓景公立荼為太子,可是芮子出身卑賤,品行又不好,大夫們都反對立荼為太子,景公就不再提立太子的事。
到了秋天,齊景公也生病了,他命令大夫國惠子和高昭子立荼為太子。然後又讓其他的公子離開臨淄,遷居到萊邑。齊景公去世後,國惠子和高昭子遵照景公的遺命就立荼為國君,這就是晏孺子。眾公子恐被殺,就都逃到別國去了。
田乞不喜歡晏孺子,他和景公的另一個兒子陽生的關係很好,想立陽生為國君。晏孺子繼位後,陽生逃到了魯國。
於是田乞表面上事奉高昭子、國惠子,上朝時經常和他們乘同一輛車,藉機對他們說:“以前各位大夫都不願立孺子,現在你們既立孺子,大夫們人人自危,圖謀發動叛亂。”
然後他又對大夫們說:“高昭子是很可怕的,見我們不支援孺子,一定會找機會對付我們。要趁著他還沒對我們發難之前就先下手。”大夫們都聽從了他的話。
田乞、鮑牧和大夫們帶領士兵衝進王宮要殺高昭子。高昭子和國惠子率領君主計程車兵反擊,但是失敗了,國惠子逃到了莒國,高昭子被殺了。
田乞暗中派人到魯國接來陽生,藏在家中,然後邀請眾大夫,“田常的母親有個魚菽之祭,想請大家一起前來聚聚。”
田乞讓陽生藏在一個大皮囊中,坐在聚會中央的地方。待酒酣耳熱,大夫們討論新國君的人選時,田乞開啟皮囊,讓陽生出來,對大家說:“這就是新的齊國國君了。”
於是大夫們都伏地拜見陽生,田乞提出和大夫們盟誓立陽生為國君。大夫們卻都看著鮑牧,鮑氏也是齊國的一大望族。田乞見鮑牧呆呆的坐在那裡,以為他喝醉了,就騙大家說:“是我和鮑牧一起謀劃立陽生為國君的。”
誰知鮑牧聽後大為生氣,對大夫們說:“難道你們忘了景公的遺命嗎?”大夫們面面相覷,遲疑不決,陽生就對他們頓首說:“要是你們覺得我可以,就立我,覺得不行就算了。”
鮑牧怕給自己招來災禍,就改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