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時間,又一道星輝從天際劃過,墜落大地。

兩個時辰的時間裡,整個天際前前後後共落下十八道星輝。

這種異相一出,張一仙立刻變得警覺起來,他知道接下來會有大事發生,而就在同一時刻,龍虎山主山之上,靠近山頂的一處洞穴之中,一個鬍鬚全白,面容蒼老的道人手持一張金符,金光過後,符紙只剩下一堆灰燼降落在地,呈現出一個太陽以及一隻鳳凰的圖案。

相距千里之外,同樣是一座無名山峰小亭,一個鬍鬚都長到地上的老僧猛的睜開眼睛,看著星輝降落的方向,眼中若有所思,手中捻動的佛珠突然間斷裂,佛珠雜湊開來,形成一個佛印,而後發出一陣金光,顯示出家的圖案竟然與龍虎山那個老道看見的一模一樣,也是一個太陽外加一隻鳳凰,片刻之後,那些散亂在地的佛珠隨風而逝全都化成了白色的灰燼。

同樣,天顯異相,這一幕讓許多人都抬頭仰望,而在青田一片竹林之中,一個手持書本的老儒生也同樣看見了,多久未見笑容的臉上竟出現了罕見的笑意。

第二十七章 思慮

寒冬臘月的天氣,北風越發的放肆,原本黃昏昏一片的大地在北風吹拂之下,變成了一片銀裝素裹的雪海。

最近幾天以來,來到城隍廟逃難的難民越來越少了,偶爾有幾個零星過來的都是外出巡邏的護衛在半道之上從半掩埋的狀態下挖出來的。

這些人得到救治活下來之後,無不痛苦流涕,大嚎不已,慶幸自己存活也痛思那些沒能活下來的親人。

張一仙就在一旁看著,幾個月下來,這樣的場面他自己看了不下百變,天災演變人了人禍,人禍更是助長了天災,越演越烈局勢更加混亂。

中原大地之上,自從劉福通,韓山童高舉漢室大旗,帶領紅巾軍起義以來,各地不斷有豪強傾家蕩產,招兵買馬,各自拉起一支隊伍,大到萬人,小到數百,整個起義之舉呈現出遍地開花之勢。

元廷聽聞地方有變,叛逆四起,特排當今宰相,脫脫帖木兒率領討伐大軍,號稱十萬,蕩平地方起義。

一時之間,原本還不可一世的起義軍,聽說元廷宰相駕馭十萬鐵兵出征,一些人馬不多的起義軍首領紛紛利用自己手中的資本投靠實力比自己更強的人,如此以來,一月不到,原本還成遍地開花之勢的局勢驟然間變得明朗起來。

中原大地之上存留的起義軍也就變得屈指可數,但是他們手中的實力卻壯大數倍不止。

豪州城中,自從五隻隊伍駐紮在這以來,城中稍微有些家財的地主也都卷著自己的存貨,帶著家奴投奔到相對安穩一些的南方去了。

而面對元廷十萬大軍的征伐,各地的起義軍紛紛請求遵從小明王韓林兒的號令,在此情形之下,韓林兒順勢,上應天命,下順臣民,進位為王,自稱“明王降世”號稱小明王,成為所有義軍共同的領袖。

此訊息一出,各種名不正,言不順的起義軍首領紛紛請命,上書稱臣,得了一個空頭封號,藉此不斷發展壯大。

天災人禍之下,各地的百姓民不聊生,別說過上安穩日子,就算是吃上一頓飽飯也成為了希冀。

張一仙穩坐城隍廟之中,不斷聽取老秦頭打聽來的訊息,眉頭漸漸皺了起來。

“可有鳳陽朱元璋的訊息?”

“城隍老爺,方圓百里之內,還沒有聽說過叫這名字的義軍首領。”老秦頭抬頭看了張一仙一眼,自從起義爆發以來,這已經是城隍爺第三次詢問有沒有朱元璋的訊息了,難道這個朱元璋是城隍爺家親戚不成?

老秦頭這樣想著,張一仙也並不理會,這幾天他漸漸感覺到了一種非常奇怪的感覺,似乎自己被監視了,但是又看不見人,而且這由頭可能來自於天庭。

回頭想想,張一仙也覺得自己的動作太大了一下,如果救下這些近千人的流民還不算什麼,那麼城隍廟前那條已經挖好的水渠就有些問題了。

因為不斷有流民前來投奔,再加上張一仙吩咐老秦頭只要這些難民參加勞作,參與開挖水渠,就給他們發放食物,為了更貼合實際人心,他甚至讓那些才到達的難民先吃飽,休養兩天之後再下地挖水渠。

如此一來,這樣的善舉更讓百姓感恩,對於他們來說,能吃飽,讓他們做什麼都願意,而且這裡面有一些是老人帶著自己的孫子,兒子兒媳婦為了省下糧食給父親和兒子吃,全都餓死了。

這其中最令張一仙痛心疾首的乃是他從一個年邁的老農哪裡聽來的,為了讓自己的孫子活下去,他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