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6部分

的心思,定八旗之女必得逾十八之歲方可自行婚配,而漢人女子卻不必,只需滿十五既可。這無疑對八旗的好處遠遠勝過漢人。介時,八旗人丁能夠更加健康繁衍,無疑能夠長久佔據優勢。

倒也難怪,清朝畢竟是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朝代,雖說是“滿漢一家”,可人人心裡都門兒清,連漢軍旗都比不得滿軍旗,何況沒入旗的那些漢人?說白了,還是不平等的。

搖了搖頭,宜萱決定不再管這事兒了,反正她就是個混吃等死的公主,管那些個國計民生的大事做什麼?她既沒那個本事,也不想費那個心力,更不想讓人說她女子干政。

罷了罷了,在古代當了女人,尤其是禮教嚴苛時代的女人,還是吃吃喝喝當米蟲來得順遂些。

想通了這些,宜萱也便釋然了。

這一年六弟弘晉原該娶嫡福晉李佳雁卿,可秋來天氣冷肅,怡親王舊疾復發,來勢洶洶,纏綿病榻一個多月,宮中太醫蹲守鐵帽子王府,可終究是醫得了病,醫不了命。

怡親王允祥薨了,他的死對汗阿瑪打擊似乎格外大,宜萱都能看到他蒼老的臉上有多了幾許皺紋,髮間也多了許多白髮。

怡親王死後,特許恢復本名“胤祥”,隆重下葬。

也因為汗阿瑪的悲痛,弘晉的婚事擱淺了。

其實宜萱倒不覺得這是什麼壞事,晉兒比她兒子還小一歲呢,半大的小子,娶什麼媳婦,老老實實多吃多鍛鍊,把身子養大了才是正經!

宜萱隱隱覺得,汗阿瑪或許也有這個意思在裡頭……叫自己的兒子晚婚幾年,便是希望日後的孫兒都健健康康出生。

李佳雁卿名義上是弘晉的表妹,可實際上並沒有絲毫血緣關係。

轉年便是雍正十年,弘暾襲了鐵帽子怡親王的爵位,而與他一母同胞的兩個嫡出弟弟,四子弘晈和七子弘曉,俱被賜下了多羅貝勒的爵位。怡親王府一脈,頗得餘蔭。

這一年新春的喜慶還未過去,西北便又起了戰事,仍舊是準格爾部,不過不是葛爾丹,也不是雍正元年被年羹堯打得一敗塗地的葛爾丹的侄兒策妄阿拉布坦,而是策妄阿拉布坦之子噶爾丹策零。這個部落,祖孫三代,還真是屢敗屢戰、屢戰屢敗啊。

不過早在數年前的時候,汗阿瑪為了保證西北安穩,所以在策妄阿拉布坦暴斃、噶爾丹策零承繼父位之際,在要塞駐紮了炮兵部隊,名為“包沁”,又在雍正八年的時候,採納了張廷玉的主張,加派駐軍歸化城,以為防禦。

如今準格爾部雖然大有來勢兇猛,可因早有精兵防守,所以並未被攻破一城一池。不過身為皇帝的雍正,早有斬草除根之心,準格爾部自先帝朝的時候便野心勃勃,先帝三次親征,方才滅了葛爾丹,雍正也曉得自己的年齡不適合御駕親征,但也決不願準格爾部永遠遺留後患。

之前數年,準格爾部族因策妄阿拉布坦打敗便遁逃漠北,清兵就算想追擊也是有心無力。如今策妄阿拉布坦的兒子找上門來,大有一血父仇之勢,雍正又豈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當即讓軍機處秣馬厲兵,調遣京中綠營、驍騎營等兵馬,前往西北增員。

而讓宜萱氣得牙根癢癢的是,他那欠揍的兒子又跑去御前請求為先鋒。

這下子宜萱是斷斷不肯了,上次大金川部叛亂,不過是“剿匪”級別的,危險係數可以說是戰爭中最低階,可這回不同!西北是何等艱險之地?準格爾部的騎兵更不是吃素的,能讓康雍兩朝帝王頭疼的準格爾之患,又豈是那麼好對付的?!

宜萱正想著進宮去求汗阿瑪收回成命的時候,盛熙他堂哥盛煦求見。

宜萱頓時狐疑,非年非節的,盛煦來找她這個嬸子有何事?一面思忖著,便叫玉簪去請了人進來。

盛煦如今雖然兒子都能打醬油了,其實不過是個才二十六七歲的年紀,可以算是年輕英俊,只是今日他有些訥訥,半晌才開口道:“嬸子,熙弟要出征西北了,可否讓他幫侄兒謀個隨軍的差事?哪怕是押運糧草之類的也成啊!”

宜萱有些黑線,“你在理藩院不是乾的好好的嗎?怎麼想起要幹這苦差事了?”——不過盛煦既然說到後勤,宜萱倒是靈機一動,汗阿瑪既然已經指了盛熙擔了個裨將的銜兒,只怕想讓他收回成命也難,而去後勤……似乎是個不錯的主意!這可比衝鋒陷陣安全十倍!

盛煦有些不好意思,“這樣大的戰事,可不是年年都有的。”

宜萱聽得糊塗,不是年年都有怎麼了?準格爾部再野心勃勃,那也得積蓄足了勢力,休養生息一段日子,才敢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