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展露頭角的前鋒尖兵,嵩陽縣折衝府得到了一個榮譽,作為護翼中軍的右前軍,擺在了中軍的前方,它的另一邊則是高宏圖部隊。
說起來大唐軍副帥、右領軍大將軍李謹行這麼安排,極給嵩陽縣折衝府面子,須知高宏圖是主帥高侃的親信,嵩陽縣折衝府能夠與他部並列,超越了許多軍中前輩。
光榮啊!嵩陽縣折衝府的軍官們教育士兵們絕不能夠給光榮抹黑。
排隊前方的好處是視野開闊,不象其他部隊給遮蔽了眼睛,看不到什麼,只能夠被動地接受命令。
他看到已軍已經擺開陣勢,層層疊疊。人頭攢動,矛戟如林,旌旗遮天蔽日。
一座高大的望臺上,撐起了明黃色羅傘,這是朝廷給予大唐正副主帥高侃和李謹行的禮遇!他們身著威風凜凜的明光鎧,端坐如儀,背後一根唐字樣的大纛迎風飄揚。
圍繞著兩位主帥四周甲士如潮,沖天殺氣凝如實質,哪怕是楊成獻看之都目眩。
而在望臺兩側,呈兩排共二十面巨型牛皮大鼓被牛車託著,每架巨鼓下立著兩名赤膊執槌力士,
數百名明光鎧騎兵,環繞望臺與鼓車,來回賓士巡視,警戒森嚴。
有數十身背各色令旗的傳令兵騎馬穿稜往來,川流不息來往於望臺與各軍陣之間,通傳訊息。
以兩位統帥為中軍,高宏圖部和嵩陽縣折衝府為左右前鋒,唐軍排開大陣。
中軍一排過去都是步兵,厚實的軍陣,陌刀兵、長槍兵、盾牌兵和弓箭手密集排陣。
他們的後面則是大股大股的騎兵,之後又是步兵、騎兵,一路延伸,四萬人的部隊蔚為大觀。
再看敵軍,乃高句麗、新羅聯軍,高句麗兵共有二萬人,新羅軍則是一萬,但新羅軍更為衣甲鮮明,裝備齊整,而且是立於中軍位置,左右翼才是高句麗兵,許多人衣衫襤褸,伐木為兵,但士氣不差。
看到的基本上是步兵,騎兵很少,而且他們的馬種也劣,一些高頭大馬都是繳獲唐軍或者外來部族的。
站在陣前,楊成獻知道敵軍敢出戰的原因,他們立足之地多是低矮的丘陵地帶,利於步兵防守,不利於唐軍騎兵衝鋒。
石門關則位於敵軍後方,距離有點遠,看不清楚。
而唐軍所在則是丘陵下的平原地帶,列陣方便,卻是易攻不利守。
……
兩軍對壘,自清晨六時入場,直到九時才結束。
雙方主帥約定大家決戰,因此沒有誰用上什麼“擊其中游”之類的偷襲戰術,都老老實實讓對方排開陣勢,不作任何干涉。
當然,真的不要面子,中途攻擊對方,也頂多能做一次,之後信譽喪失,永不會被人相信。
正如一句話:“在雙方還沒有開戰之前,你的名聲已經在敵人當中傳播了!”
是好是壞,人家可能比你更要熟悉你,所以約定之後,很少有大將會做這等無恥之事。
馬蹄聲陣陣,大唐主帥高侃身跨白馬,率隊趨前,唐軍齊呼:“大唐萬勝,高帥威武!”
吼聲如春雷般在陣地上滾滾而過,楊成獻和程伯喜只覺得心跳加劇,渾身氣血上冒,只想痛快地廝殺一番。
所有的官兵都是如此!
建功立勳,就在今朝!
高侃親自出陣,對方也有貴人出迎,來者身披大麾,衣衫紫色戴金飾,氣質雅然,類似大唐高官,雙方差官互通姓名,均用漢語無礙。
大唐對周邊影響巨大,只要是進化後的部族,絕大部分通曉漢語,越是高層,懂得越多漢語,而下層民眾,則是當地土語,甚至出現高層只會漢語不會自已本國土語的事情,還屢見不鮮。
“大唐,東州道行軍總管,左監門大將軍高侃!”
“新羅,大阿餐曉川!”對方沒唐軍這麼多門道,直截了當就是一個官位,卻讓人吃驚。
“大阿餐!”高侃哼了一聲,他知道大阿餐在新羅是相當高的官位,相當於大唐宰相或者兵部尚書的級別。
新羅最終圖窮匕現,派出精兵良將與大唐直接對陣,一爭高下。
高侃責備道:“大唐與新羅是兄弟之國也,昔高句麗為惡,大唐與新羅共擊之,協同作戰,大破高句麗,兩國友好關係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豈料今天兩國兵戎相見,令人痛惜,你若迷途知返,休兵歸國,猶未晚也!”
大阿餐曉川淡然道:“高大將軍請了!久仰高大將軍名聲,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大唐與新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