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說出來,說出他的見解道:“攻其親信,羅織罪狀,攀咬於他!”
“誰為目標?”韋懷義感興趣地道。
周興胸有成竹地道:“崔千尋!”
“為什麼是他?”
“韋的兄弟們都很兇猛,不好招惹!”周興道:“崔千尋是韋的軍師,與聞機密,知道許多他的事,而且以他的位置,拿他下來,證據說話有力。”
“那你就去辦吧!”韋懷義懶洋洋地道。
“不過,下官惹上韋,還得靠大師來抵擋他!”周興說出請求道。
“行啊,我那侄兒,我叫他跪就得跪,否則家法伺候!”韋懷義大包大攬地道。
……
作為韋的代言人,崔千尋非常忙碌,專幹韋不方便做的事情:聯絡各路將領、大商人、各級官吏等等。
掛著一個工部侍郎的職位,領著公家的錢去給韋幹私活,積極地為西域拉投資,找人才,做得風生水起。
他能說會道,鼓起如簧之舌,或遊說或騙,加上神都這些年來酷吏橫行,人心思走,因此給他回來一趟,拉去的投資有數百萬貫之多,拉來的小官吏人才等等給他送去了上千人。
可別小看上千人,在西域那些地方至少都可以當個縣令了。
一個合格的縣令可以帶活一地的經濟和社會,甚至還有些郎中、員外郎的中級官吏,他們可以成為州里的高層官員。
崔千尋做得興味盎然,積極為韋的事業添磚加瓦,至於朝廷之事,算它作甚!
神都混亂之極,就讓他們在窩裡鬥,俺們到西域幹大事去!
這天,崔千尋在“西域風情”胡人酒樓裡請了三位大老闆會商生意之事,他們談的是西域棉花之事。
棉花原產地在印度和阿拉伯,於南北朝(三國兩晉南北朝)傳入中國,但只在邊疆種植。
在中國直到宋朝時都只有“綿”字而沒有“棉”字,表明了棉花不成氣候。
沒有棉花,國人過冬天不容易,不是每個人都有毛皮可依,更有許許多多的人也用不起煤炭與木材取暖。
但韋推進棉花生產後則不一樣了,他在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