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2部分

最為合適不過的。

生宣紙主要是寫意畫而用,吸水性強,易產生豐富的墨韻變化,而熟宣紙自然是吸水能力弱,在繪畫時墨和色不會洇散開來。故而用在工筆畫這種要求工整細緻的畫作上。

而嶺南畫派的沒骨畫法,可以在生宣紙上的作畫,同樣也可以在熟宣上,半生半生的宣紙亦是同樣。

不過,不同的宣紙,對於畫功的要求各有不同,以沒骨法而言,在生宣上作畫,比在熟宣上要求要高,只有在這種技法達到熟練之後。才能夠駕馭生宣紙的效能。

之前沈羽君與幾名弟子所畫的畫作,用的宣紙各有不同,大多用的都是半生半熟的宣紙,這種介於中間的紙張,對於他們這些尚不熟練的人來說。是最為合適不過的。

不過,謝致遠此時所用的正是生宣紙。看來對於自己的畫功十分的有自信。用生宣畫沒骨,偏向於寫意一些,寫意畫作並不是可以隨意亂抹,生宣紙的吸水性強,稍稍點上一些墨色,便會在紙張上洇散。對於畫功以及控制力,要求非常的高。

陳逸自然也可以用生宣作畫,但是現在所做的是工筆畫,那麼用熟宣是最為合適的。

看到陳逸在白紙上素描起來。袁老和錢老不禁有些訝異,想不到陳小友所學的是工筆畫,他們可是知道高存志最為擅長的是寫意畫作。

不過工筆畫與寫意畫屬於兩個不同的類別,根本不能說哪個更難一些,這要看作者本人的功底。

相對畫說,工筆畫需要更多的耐心,而寫意畫,倒可以隨性灑脫,要求神似即可,而不像工筆畫,要求形神兼備。

想要看出謝致遠的畫作,需要等到繪畫完畢,可是陳逸則不一樣,透過這線描底稿,他們便能知道,陳逸要畫什麼。

不過線描歸線描,沒有色彩的襯托,只能看出形,而畫到宣紙上,才是最考驗能力的時候,如果上色不好,那麼底稿畫得再工整,也只不過是有形而無神。

陳逸坐在畫板前的板凳上,用畫筆一點點的將腦海中的所構思好的花鳥畫透過線一點點的描繪下來,在其中,自然運用了初級繪畫術,以便於能夠讓畫出來的稿子,更加的完美。

這一個畫作,可以說是他挑戰極限的作品,成功了,必然會非常的優秀,如果失敗了,那麼無疑是四不像,而這個畫作的意義,正是建立在成功之上,如果沒有越過極限,那麼這也就是一幅沒有意義的失敗作品。

並且,這一種意義上的畫作,陳逸也沒有見過,只能憑藉自己的感悟,運用初級繪畫術,是最好的選擇,在描繪底稿之時,繪畫術給了他許多的感悟,讓他對腦海中的底稿,做了一部分的修改。

底稿是重中之重,之後的上色,會更加的考驗他的能力,不過,如果能畫出這樣一幅作品,付出再大的努力,也是值得的,一直以來,他的畫作都是在中規中矩的感悟之中進行,得到了點睛之筆,才進步到了另外的地步,這一次挑戰極限,正是他挑戰自己的時刻。

而另一邊,謝致遠已經畫出了一隻孔雀的雛形,看起來色彩斑斕,十分的美麗,而這隻孔雀好像是在樹枝上站立著,正在朝下方望著什麼。

在繪畫過程中,謝致遠並沒有思考過多的時間,手中畫筆幾乎沒有停歇過,而其沒骨技法運用的非常的熟練,可以見得他之前的話是真的,孔雀和烏鴉正是他最為擅長的題材。

袁老的大部分弟子,此時都在謝致遠的旁邊,在觀看著他的作畫,從中感悟一些東西,陳逸這邊,除了沈羽君等師姐妹之外,再無他人。

看著陳逸線描出來的一部分景物,十分的工整細緻,沈羽君之前的擔心稍稍放鬆了一下,內心更多的則是驚訝,陳逸難道說的是真的,他真的開始學習繪畫了。

只不過,她與陳逸認識才不到半年的時間,陳逸線上描時的熟練以及稿子的工整,讓她實在有些不相信,陳逸是剛剛學習繪畫不久。

錢老望著陳逸線描的一些動作,不由點了點頭,各大畫派之中,有很多名家都是工筆寫意皆通。

不過對於畫家來說,寫意更能放開思想,但工筆卻也有其優點所在,兩者的欣賞角度亦是不同,有些畫家的性格適合工筆,有些畫家卻是適合寫意,而有些畫家則是兼工帶寫,張大千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入一體,尤以潑墨與潑彩,可以說開創的新的藝術風格。

在工筆畫中,線是畫面的靈魂,而陳逸無疑所畫出來的線,工整,細膩,嚴謹,無疑是深得工筆畫的精髓。

他們這些在繪畫道路上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