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20部分

其綠茶級別從高到低,分為玉露,煎茶,番茶三檔,至於品牌,也大多按照地名。

玉露是小島國茶葉中最高階的茶品,據說一百顆茶樹裡也可能找不出一顆來生產玉露。

當然,在小島國內,也是有著華夏的茶葉存在。不過大部分都是烏龍茶和紅茶。只不過在之前。優質的華夏茶葉並不出口小島國,小島國人所喝到的,都是一些普通的華夏茶葉。

而隨著近些年華夏高階茶葉的出口,使得小島國許多人,都愛上了華夏茶,特別是一些有錢階層,更是將華夏茶加入了每日食譜之中。

這也是許多小島國茶館或者茶室中,都有華夏茶葉存在的原因。如果光是有小島國茶葉,估計很多人都會感到不滿。

小島國的茶葉,陳逸也是在這些天品嚐過,在他看來,與華夏茶葉比起來,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

與書法一樣,華夏也有一部分人,說小島國的茶道,遠遠比華夏茶道更加完整,更加豐富。不僅僅是普通民眾,甚至於一些專家也是如此認為。這些崇洋媚外者,卻是不知道,華夏茶文化的燦爛,根本不是小島國所能相比的。

小島國的茶道,在陳逸看來,可欣賞而不可學,在氣度上有些不足,有著許多條條框框的規矩。

而華夏茶道文化底蘊厚重,一把舊壺,一杯茶湯,掂在手裡,隨意率性,崇尚自然,沒有那麼多的規矩,細節之中,可以看到行茶者的諸多個性和衍變,有引人入勝的韻味。

有很多華夏民眾,都是十幾年品茗,從未仔細考慮過什麼茶道美學,從渾渾沌沌的牛飲解渴,到啜飲品味,到將經歷中的百般滋味融進杯盞中一絲絲品飲,這種道可意會而不可言傳。

不同的心情有不同的茶陪伴,不同的茶由不同的長流壺,短流壺,無流壺來對應沏泡,不同的民俗地區對同一種茶也有不同的沏泡法和品飲之法,無論在任何地方,無論喜歡什麼茶,都可能遇到一種獨特的泡茶和品飲方式,這就是華夏茶道的精彩紛呈和多姿多彩。

以此來看,可以說小島國將書法和茶道,完全反了過來,做到了與華夏完全不同,也是讓人無奈至極。

華夏書法,講究規矩,無法不成書,而小島國書法,講究隨意而為,隨意創新;華夏茶道,講究隨意率性,崇尚自然,而小島國茶道,卻又講究起規矩來。

泡茶品茗,本來就是一種修身養性,放鬆心情的東西,在這上面加上許多規矩,無疑是破壞了茶道最初的意義。

陳逸和其他幾名參賽者,所坐的位置,是在場內,在如此近距離之下,他們都清楚的觀看到了渡邊英夫和石破早苗的泡茶動作。

渡邊英夫完全按照小島國茶道的規矩,一個程式一個程式的泡茶,而石破早苗,在泡龍井茶時,動作倒是隨意了很多。

兩種不同的泡茶方式和動作,也是給人的感受大不相同,這兩相對比之下,很多人覺得渡邊英夫的動作十分的有感覺,而石破早苗的動作,卻是無法帶給他們任何的感覺。

看著石破早苗的動作,陳逸微微一笑,這傢伙想必是時常喝華夏茶,華夏茶道雖然講究隨意率性,卻也是有著一些東西需要遵守,並不是完全的沒有規矩,只是在很多地方,都是可以十分隨意,無需像小島國茶道那般的古板。

只不過看起來石破早苗的許多動作,都不是很熟練,看起來給人放鬆,卻無法給人帶來美感,應該是跟隨他人所學習的泡茶,而且時間也不長。

陳逸並沒有跟其他人學習過茶道,而完全按照泡茶術中的感悟,一步步的沖泡茶葉,他的泡茶動作,一招一式,都可以給人帶來茶道精神的感受,源自於鑑定系統中的泡茶術,可以說,他的茶道,是最接近原始,最接近自然的。

石破早苗的泡茶術等級,不過才初級專精而已,而渡邊英夫的泡茶等級,卻是達到了高階入門,兩者相差了兩個境界之多,這些在泡茶時給人帶來的感受上就可以看得出來。

除去石破早苗之外,其他的八位參賽者,所擁有的泡茶術等級,大部分都是中級,其中一個最高的,也不過是中級專精而已,還是一位年紀與渡邊英夫差不多的老人。

而五位評委,距離茶桌是最近的,他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二人泡茶的每一個動作,甚至到最後,還聞到了茶香。

在觀看二人泡茶動作的時候,五位評委都是各自在面前的本子上寫著什麼,茶道比試,比的就是綜合起來的水平,並不是茶泡的味道好就可以了,必須要將茶道的精神表現出來。

隨著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