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用料好,所泡出的茶水自然有所不同,其外表,能夠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欣賞,再加之茶水的味道享受,可以說是非常美妙。
而如果一個紫砂壺外表粗陋不堪,不說其內在工藝,單單是外表,就足以讓人難以下嚥了。
學會了泡茶,陳逸現在在茶道上的瞭解,已然達到了一個很深的境界,對於紫砂壺適合泡什麼茶,早已非常熟知。
紫砂壺所適合泡的是鐵觀音,大紅袍一類的烏龍茶,也就是半發醇或者是全發醇的茶葉,因為這幾類茶葉適合高溫悶泡,味道會更好。
而如西湖龍井,信陽毛尖之類的綠茶,則是不宜用紫砂壺沖泡,因為綠茶在高溫悶泡下,會變黃煮爛。
除此之外,紫砂壺還會吸收茶水中的香氣,綠茶本身香氣就很淡,再被紫砂壺吸走,茶就沒有原來的味道了,另外,綠茶本身沖泡時,會使茶葉舒展開來,而如果用紫砂壺沖泡,那就無法欣賞到水中美麗的茶葉,所以,用玻璃杯或者蓋碗,是沖泡綠茶最佳的器具。
就像他所沖泡綠茶時的鳳凰三點頭,在紫砂壺中,絕無法實現。
此時,陳逸迫不及待的從儲物空間,拿出了鐵觀音的茶葉,在臨走時,高存志給了他許多茶葉,其中有鐵觀音,也有毛尖茶,基本上都是品級很高的茶葉。
陳逸這次用顧景舟大師的紫砂壺,所要衝泡的正是鐵觀音,這也是根據石瓢壺的器型來決定的,這一類壺身筒較矮,在沖泡時,茶壺會在瞬間達到高溫,正好滿足了鐵觀音的沖泡要求。
將鐵觀音茶葉拿了出來,陳逸輕輕的拿起這把石瓢壺,用沸水內外清洗了一下,雖然這把壺是經過鑑定系統洗白後的,但是必要的養壺工作,還是必不可少。
一切工作準備就緒後,陳逸將茶葉投入到了紫砂壺中,不由感嘆了一聲,這把壺泡了鐵觀音,以後就不能再泡其他的茶葉了。
一壺一茶,這正是養壺的基本要求,紫砂壺可以吸收茶水中的香氣,長久沖泡一種茶葉,會在茶壁上生成一種茶鏽,這並不是垃圾物質,而是紫砂壺的一種特性和優點,一旦這種茶鏽越積越深,就算是空壺之中不放茶葉,注入沸水,也會有茶香出現。
如果沖泡了其他與鐵觀音味道不同的茶葉,這無疑會破壞整個壺沖泡茶水的味道,之前不斷沖泡茶葉所幫的養壺工作,也是前功盡棄了。
這些知識都是他在不斷泡茶,與人交流中所學到的,而高存志所送給他的這把紫砂壺,他同樣也只把鐵觀音,時不時的會用玻璃杯或者蓋碗泡些綠茶來嚐嚐鮮。
與綠茶中的鳳凰三點頭一樣,用紫砂壺泡茶時,同樣有著一些極為韻味的詞語來形容。
而泡鐵觀音時,共分八道程式,第一道便是白鶴沐浴,便是洗淨茶具的意思;烏龍入宮,將茶葉放入茶具;懸壺高衝,這是沖茶;春風拂面,是颳去茶具中飄浮的白沫;關公巡城,這便是倒茶,把泡一兩分鐘的茶水依次巡迴注入並列的茶杯中;韓信點兵,茶水倒到少許時,一點點均勻滴到各茶杯裡;最後兩道鑑嘗湯色和品啜甘霖便是看茶和品茶了。
哪怕是自己泡茶,這幾道程式,陳逸也沒有絲毫的省略,泡茶,享受的就是這種泡茶時的茶道文化。
看著旁邊所用的酒店純淨水,陳逸不由一笑,現在擁有了儲物空間,或許他要抽時間,去找一些天然的山泉之水放入空間之中,想必泡出的茶水,絕對會更加的美妙。
在茶水倒入紫砂壺中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股香氣便從水中四溢而出,而且越來越濃。
第一次泡的茶水只是用來洗茶暖具,在第二泡十五秒後,陳逸便將壺中的茶水倒入了杯中。
此時,一股非常獨特,香氣清高,而且醇厚悠長的香味,從壺中慢慢的散發出來,讓陳逸不由自主的深吸了一口氣,面上露出了驚喜之色。
果然,同樣的水,同樣的茶葉,用這把紫砂壺所泡出的茶水,在香氣上,已然比高存志送給他的那一把要更加的濃郁和獨特。
陳逸將茶壺慢慢放下,然後拿起杯子,看了看湯色,這一杯茶中的湯茶橙黃明亮,又有一股綠綠的色澤,可以說是鐵觀音中的上品,也就是俗稱的綠豆湯。
不同的壺,不同的沖泡方法,不同的沖泡時間,都會讓茶葉的香氣和湯色變得不同,而他現在所泡的茶液湯色,如同香氣一般,比他原先擁有的那把紫砂壺的色澤,要明亮許多。
陳逸聞著香氣,看著湯色,早已忍耐不住心中品嚐的衝動,輕輕拿起杯子,先小啜了一口,頓時眼睛一亮,感覺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