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00部分

己的想法。

剛開始的話語,讓佐藤新介和眾人都有些疑惑,陳逸在前一句所敘述的觀點,似乎是想說華夏書法不是藝術,可為何接下來卻是在證明華夏書法是藝術呢,這簡直有些前後矛盾了。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書法與藝術(二)

“然而,書法如果是藝術的話,有些問題便解釋不通,比如,美術字是書法嗎,把字都寫得美術了,難道字還不是藝術嗎,藝術的字,難道不是書法嗎,可惜的是,美術字不是書法,這是最基本的常識。”隨後,陳逸話鋒一轉,又回到了剛開始第一句話的觀點。

這種極快的轉變,讓現場眾人有些反應不過來,卻是有些認同陳逸的話語。

“有許多人就會感到奇怪,把字寫得如此美術,而美術肯定屬於藝術,那字怎麼就不是作為藝術的書法呢,有些人會說,美術字有很多不是用毛筆寫出來的,惟有用毛筆寫出來的字,才能稱之為書法。”

“可是如果用毛筆字寫美術字,那寫出來的字,應該是書法了嗎,可惜的是,依然不會被承認,即便是書法寫得醜的人,也不承認美術字是書法,不僅僅是因為美術字比他們的字好看。”

陳逸用一種非常通俗易懂的話語,來講解著自己的觀點,就算是一個對書法瞭解不多的人,也能夠完全明白這些話語中的意思,聽到這些話語,那位傳統書法家安藤信哲,直接拿出了手機開始錄起音來。

“這是第一個不好解釋的問題,而第二個問題,可能學問就要引早得深入一些了,劉熙載是華夏古代著名的文藝評論家和理論家,被稱之為東方黑格爾,而黑格爾是德國最偉大的哲學家,他寫過著名的藝概,是專門探討藝術規律的。他不但沒有在此書中探討書法。反而寫了另外一本書。書名叫做書概,這是專門探討書法規律的。”

“很明顯,劉熙載的觀點代表了所有古人的觀點,既認為書法不在藝術之列,換而言之,書法在他們眼中並不是藝術,難道古人不把書法看作是藝術錯了嗎。”

陳逸微微一笑,看著眾人。繼續說道:“這是第二個問題,還有第三個問題,如果把書法看作是藝術,以下這些看法和見解都有問題……”

聽到這裡,佐藤新介和其他幾人面上都露出了震驚之色,陳逸如此有有條不紊的講述著他的看法,而且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延伸,這簡直是出乎了他們的意料之外,由此可見,恐怕陳逸對於這個問題。已經思考良久了。

“這第三個問題的第一段,心正則筆正。這是柳公權提出的,皇帝穆宗問柳公權何以為善,公權說,‘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心正筆正,筆正自然字正,這就有了後來朱熹寫桃的故事,如果書法是藝術,藝術與心正有必然的關係嗎,難道柳公權錯了嗎。”

“第二段,寫字與做人,宋代皇帝書法寫得好,宋朝一代臣子,不論忠奸,都寫得一手好字,水滸裡那些有名的奸臣,個個都是書法家,其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蔡京了,然而,傳說中宋代四大書法家中的米黃蘇蔡中的蔡,原就是蔡京,但因為他是奸臣,字和名便不得以流傳,最後流傳下來的是蔡襄。”

“書法既是藝術,人品的好壞真有那麼重要嗎,梵高是個自割耳朵的瘋子,這並不影響他成為大藝術家,畢加索玩得女人多了去了,但這並不妨礙他的名氣和價格。”

“再進一步講,在華夏這樣一個文以載道的國家,文人無行,似乎並不受太多譴責,反而到書法家這裡,就要那麼看重其行,不能無行,而要有行,怎麼就單單華夏書法把做人與寫字聯絡的這麼緊,這就我們來看第三段……。”

隨著陳逸的講述,現場眾人都陷入到了陳逸所塑造的觀點世界中,哪怕是木村一健和福田深司,都不免被陳逸這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的論述而受到吸引。

陳逸的講述過程,似乎沒有給人一點喘氣的機會,一環接著一環,一個疑問接著一個疑問。

第三段則是古人以人喻書,以人骨,肉,血,氣,筋比喻書法的,在華夏古代書論中比比皆是,比如顏筋柳骨,最是生動形象的把顏體與柳體的風格特點描述了出來。

在古人眼中,一個人字寫得好,首先要有骨頭,有骨頭的字,才站得穩,就像一個人一樣,骨頭壞了,肯定東倒西歪,好的字,要有血有肉,這就像一個人一樣,而書法如果是藝術,人與藝術捱得著嗎,非要從梵高的畫中,看出人的骨頭和血肉出來,是不是有點恐怖。

在這裡,又有了一個疑問,古人以人喻書法,難道又是歪理十八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