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0部分

得不親赴許都請罪了。

因為孔融雖然跟袁紹不對付,但袁氏集團不是袁紹一個人的,袁紹本身代表了河北廣大世家大族的利益。這些大族跟孔融也始終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倘若兵戈一興。袁家固然要完。這些依附袁氏的世家大族也沒有好果子吃——以曹操的一貫行事風格,可不會只誅首惡,允許他們華麗轉身的——所以希望咱還是以政治分化、外交拉攏為主,別輕易動刀動槍的,免得玉石俱焚。

孔融對劉表的態度也是如此,他希望朝廷隱瞞劉表郊祭天地之惡,別到處宣揚,表面上說是為了維持劉姓宗室的體面。保障朝廷的威信,其實是不想對荊襄的世家大族下狠手。要是把曹操換成袁紹,他可能就不會這麼勸啦,因為袁紹本人就是世家大族的代表,但曹操不是,而且曹操近幾年的行事風格雖然比兗州時代有所緩和,但還是憋著勁兒要打擊世家大族——我不再跟殺邊讓那樣硬挑你們的錯了,但你們也謹慎點兒,別錯大發了讓我揪住,則我絕不輕饒——孔融對此是瞧得很清楚的。

所以此番出征之前。他就曾經多次委婉地勸說過曹操,說袁紹戰敗。已不足為患,何必勞民傷財再動刀兵呢?你派是宏輔等能言善辯之士跑河北各郡國去遊說一下,說不定袁家直接就垮了,豈不是好?

曹操對這種屁話當然是嗤之以鼻。一方面袁家那麼大的勢力,你不去狠狠推他一把,怎麼可能自己垮掉?河北地方廣袤、戶口繁盛,要是不連出重拳,說不定哪天袁紹就緩過勁兒來了。另方面我就是要利用這個機會,沉重打擊一下河北的世家大族啊,說不定還把自己身邊兒那些世家大族,找個跟袁家掛靠的機會,也給小小收拾一下——比方說弘農楊氏——怎能等著他們自己想通了,主動投靠過來?那不是沒有藉口了嗎?

所以曹操拒絕了孔融的請求,還派荀彧等人去當面駁斥孔融的妄想。但是孔融不死心,這不又寫信過來了——他說袁家四世三公,本為朝廷柱石,一朝踏歪行錯,應該允許他幡然悔悟,朝廷當以德化之,不當以兵伐之。同時還說,自己剛得到訊息,江東孫策又有揮師渡江,襲擊許都之意,孫策梟獍之心,不服王化,那才是朝廷的大敵,希望曹操以攻河北之軍,掉頭去打江東。

在對待世家大族的問題上,孫策比曹操更激進,純以武力壓服,不聽話就砍——孔融要是在江東,這會兒腦袋就已經掉了無數回啦。所以同為割據諸侯,孔融同情袁紹、劉表,獨獨容不下孫策。

是勳把信讀完,真是哭笑不得。曹操還要當面問:“宏輔以為文舉所言如何?”是勳有點兒尷尬地回覆道:“勳之叔父,昔仕孔公,勳為晚輩,不宜口道尊長之惡……”我就不方便直接說孔融的壞話啊——“然先南後北之策,絕不可行。會當先伐袁紹,待河北平定,再取江東。況水師初建,安有渡江之力?”

說到這兒,他突然腦筋一轉,乾脆把話題給遠遠扯開:“孔公雲孫策欲渡江以襲許都,果然否?”

郭嘉答道:“以某之所探查,孫策果有此意,或為與袁紹遙相呼應也。然陳元龍在廣陵、魯子敬在廬江、太史子義鎮守淮南,料無大憂也。”

荀攸提醒他說:“孫策驍猛,亦不可不深慮也。”

郭嘉微微一笑:“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是勳心說來了,著名的大預言家或者不如說大烏鴉嘴郭奉孝把目標瞄準“小霸王”了,當即點頭:“奉孝所言是也,主公不必所有顧慮。”接著幾個人又說了些閒話,曹操臉色才略微好看一點兒,打算把孔融的來信就全當放屁。

告辭出帳,是勳實在是憋不住,緩步走近郭嘉,悄悄地問道:“江東果不足憂乎?許貢可有能行刺之客?”

孫策之死在歷史上是一個很大的謎團。誠如郭嘉所說,那小夥兒太過輕佻了,很容易就著了道兒,被刺客所殺,但問題是,郭嘉的判斷為什麼會這麼準確?他可是從來都沒有見過孫策的啊。而且孫策遇刺的時間段為什麼那麼巧?這邊兒才想偷襲許都,那邊郭嘉就放預言,然後他就真的掛了?

後世很多人猜測——也包括前世的是勳——那所謂許貢門客的刺客,本身就來自於曹家班,很可能謀劃者就是郭嘉,主持者就是陳登。所以郭嘉才能夠那麼自信滿滿的預言孫策之死,最重要的是,預言他將在襲擊許都前夜遇刺,不會阻礙曹操北伐袁紹。

是勳很想解開這個謎,所以忍不住就出口試探。郭嘉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