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多才多藝的作家、戰地畫家犧牲了,他在天龍廟附近的戰鬥中象一名戰士一樣犧牲了。”
“《戰場報》的主編是宋文森先生,他是一位很有能力,有才幹的人。他善於團結編輯和撰稿者,並能吸引大量的戰士、指揮官和戰地工作人員積極參加報紙工作。在作戰部隊中我不止一次見到他……”
“現在讓我們再回到桑葉河的戰鬥吧。”
“1942年11月20日,我軍發起合圍並殲滅日軍的總攻戰役。”
“這是一個星期日,天氣陰冷、平靜。日軍指揮部深信蘇我軍隊不想進攻,也沒有做好進攻的準備,因而允許其將官和校官星期日休假。其中不少人在這一天遠離自己的部隊,有人到海拉爾等地。我們認為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情況,決定就在星期日開始進攻。”
“5時45分,我方炮兵對敵人的高射炮和高射機槍開始進行突然猛烈的射擊。部分火炮則對我航空兵要轟炸的目標發射煙幕彈。”
“在桑葉河地域,飛機由遠而近,馬達的隆隆聲越來越響。在空中出現150架轟炸機和近100架戰鬥機。飛機的突擊非常猛烈,戰士和指揮官的情緒極為高漲。”
“8時15分,各種口徑的火炮和迫擊炮對敵人目標開始急襲射擊,充分發揮了它們的威力。8時30分,我航空兵再一次飛臨上空。透過各條電話線和無線電臺發出預定的密碼命令——15分鐘以後,開始總攻。”
“8時45分整,當我航空兵對敵人進行突擊,轟炸其炮兵時,空中升起紅色訊號彈,表示部隊開始衝擊。衝擊部隊在炮火掩護下,奮力向前猛衝。”
“我軍航空兵和炮兵的突擊非常猛烈,非常成功,敵人在精神、體力方面都被壓制住了,在一個半小時內敵人炮火無力進行還擊。敵人的觀察所、通訊聯絡及炮兵陣地均被摧毀。”
“我們部隊的衝擊是準確地按照戰役戰鬥計劃進行的,只有坦克第6旅未能全部渡過桑葉河,它只有部分兵力參加了11月20日的戰鬥。該旅的渡河和集中到20日日終才全部結束。”
“21日和22日進行了激烈的戰鬥,在大沙地域尤其激烈,敵人在這一帶進行了比我們估計的要頑強得多的抵抗。為了彌補估計的錯誤,不得不從預備隊中抽出摩托化裝甲第9旅投入戰鬥,並加強以炮兵。”
“在粉碎了敵人的翼側集團後,我裝甲坦克部隊和機械化部隊,於11月26日日終前,完成了對日軍全部第6集團軍的合圍。26日以後,開始分割殲滅被圍的敵軍集團。”
“由於流沙、沙坑和沙丘使戰鬥行動極為困難。日軍極為頑固,戰至最後一人。但是士兵們逐漸識破了官方的所謂日本帝**隊是不可戰勝的謊言,因為日軍作戰四個月遭到極大損失,可是沒有勝過一仗。”
“某些日軍士兵和軍官所寫的日記反映出他們當時的心情,讀起來很有趣。這是福田的日記:”
“1939年11月20日。
從早上開始天氣就很好。敵人的戰鬥機和轟炸機有50多架,一群一群地出現在天空。6時30分,敵人的炮兵全力進行射擊。炮彈在我們頭上呼嘯。…;
炮彈遮天蓋地打到我們近旁。真可怕。觀察隊使用一切辦法尋找敵人的炮兵,但毫無辦法,因為轟炸機在轟炸,戰鬥機在掃射。敵人全線獲勝。
7時45分。
可怕。人們怨聲載道,炮彈隆隆爆炸,簡直象在地獄一般。形勢十分困難,情況很糟,我們被包圍了。如果黑夜即將到來,全體人員應該呆在交通壕裡,排成一行……士兵的心裡充滿了悲哀的情緒……我們的處境不好,很糟,亂七八糟。
8時30分。
敵人的火炮不停地向我軍射擊。躲到哪兒,都沒有生路,到處是炮彈,只有在菩薩腳下才能得救。
14時40分。
殘酷的戰鬥在繼續著。我們不知道,有多少人死亡,多少人受傷……射擊一直不停。
11月21日。
中國空軍大批飛機轟炸我們的陣地,火炮也不停地射擊。在轟炸和炮擊以後,敵人步兵投入衝擊。死亡人數不斷增大。晚上敵人的飛機轟炸我們的後方。
11月22日9時30分。
敵人的步兵開始衝擊,敵人機槍猛烈開火。我們處境極為危險,我們膽顫心驚。士兵情緒糟透了。所有軍官死光了,我被任命為連長。這事使我非常不安,一夜都睡不著……”
“就在這個時候,福田的日記中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