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為它與英國人的談判增加了新的籌碼,馬倫哥戰役的勝利和呂內維爾條約的簽訂使英國失去了奧地利這個同盟國,以英國為首的反法聯盟宣告崩潰。1802年2月5日,威廉·皮特辭去了首相職務,由較為順從法國的阿丁頓接替該職。阿丁頓一直反對前首相仇視法國的戰爭政策,上任後立即在亞眠開始了和拿破崙政府的談判,終於在1802年3月25日簽訂了亞眠和約。
第十九章 革命已告結束(6)
亞眠和約清楚地表明瞭英國政府對和平的渴求,雖然英國取得過偉大的軍事勝利,儘管該條約不僅使英國喪失了大片領土而且名聲也受到損害,英國仍然承受。隨著美國、葡萄牙、奧地利先後和法國媾和,加之比利時和荷蘭都在巴黎的控制之下,新沙皇也承諾不和英國人來往——英國人也別無選擇。
亞眠和約是1802年3月25日在法國東北部的亞眠由法國、荷蘭、西班牙和英國的全權代表簽字的。和約規定:英國將馬耳他歸還給馬耳他騎士軍團,埃及歸還奧斯曼蘇丹;英國除了特立尼達和錫蘭島上的荷蘭屬地之外,必須將法國大革命以來所佔領的一切殖民地歸還給法國以及附庸國(荷蘭、西班牙)。好望角歸還荷蘭,其港口向全世界開放;英國退出它在地中海和亞德里亞海所佔領的所有港口和島嶼;法國則應從羅馬和那不勒斯王國撤軍。亞眠和約宣佈英國和法國握手言和。
雖然法國和英國之間長期敵對形成的疑雲未消,但當勞里斯頓將軍將草簽的亞眠和約初稿送回倫敦時,狂歡的群眾卸下了拉他馬車的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