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信王面色慘白,齊王身體顫抖,站也站不穩。
秦相再次開口:“當年,娘娘接連夭折了兩位皇子,陛下已經有所懷疑,但崔氏勢大,不僅僅能夠攪動朝堂,甚至於能夠直接插手宮廷,為了保護嫡皇子,陛下才做了這樣的決定……”
“陛下將嫡皇子交給了寧王殿下,將郡主帶回宮中,直到如今……”秦相將一個盒子從袖中取出來,說道:“這是證明兩位殿下身份的玉牒,若有大人不信,可以上前一辯真假……”
但凡皇室子弟出生,都會在出生的同時刻下身份玉牒,若是這玉牒真是二十年前的,李軒世子就是嫡皇子,秦相所言,自然也就不會有假了……
幾名年長的官員走上前,仔細辨別一番之後,微微點頭,默默的退了回來。
至此,百官心中已經沒有多少疑慮了。
有了前兩名皇子夭折的事情,陛下心中生疑,出於保護第三位皇子的心思,將他和寧王妃剩下的小郡主做了交換……
所以,李軒世子……,其實是陛下和娘娘的嫡子,長公主……現在應該叫郡主了。
這時,那宦官清了清嗓子,繼續道:“自景和三年來,朕疾患日久,朝政皆由明珠決之,明珠女子之身,領朝政要務,夙夜兢兢,未至倦勤……,特此,封永樂公主,欽哉。”
加封郡主為公主,這種事情並不少見,細細數下來,數十年來,因為受寵而被破格加封的郡主,也有幾位。
且不談明珠郡主的受寵程度,單說她為朝廷,為百姓,為景國做出的巨大貢獻,區區一個公主的頭銜,根本算不得什麼。
一封聖旨唸完,那宦官又拿起另一封,面色肅然,高聲說道:“自古帝王繼天立極,撫御寰區,必建立元儲,懋隆國本,以綿宗社無疆之休。朕纘膺鴻緒,夙夜兢兢,仰惟祖宗謨烈昭垂,付託至重,承祧衍慶,端在元良。
嫡子李軒,日表英奇,天意所屬,茲恪遵初詔,載稽典禮,俯順輿情,謹告天地,宗廟,社稷,授以冊寶,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繁四海之心。
朕疾患固久,思一日萬機不可久曠,茲命皇太子李軒為主,持璽升立政殿,永樂公主為輔,二人分理庶政,撫軍監國。百司所奏之事,皆啟二人決之……”
噗通!
宦官話音落下,齊王面色蒼白,身體顫抖,癱軟在地上。
之後,大殿就陷入了絕對的寂靜,幾乎所有人都面露思忖之色,沒有人開口說話。
兩封聖旨,三件事情。
永樂公主在剛才變成了永樂郡主,又被陛下重新加封為公主,稱號不變,意義迥然不同。
多年前被陛下託付給寧王的嫡皇子李軒,理所應當的成為了皇太子,入主東宮。
第三件事情,也是最重要的的事情。
太子監國,長公主輔政,這是歷朝歷代都沒有過的事情,也是他們第一時間想到之後,感覺到不可思議的事情。
然後仔細想想,又覺得再也正常不過了。
這個國家,這個朝堂,早就已經離不開長公主了,如果公主殿下是男兒身,他們哪怕違抗聖命,力諫死諫,也要讓她坐上那個本來就該是她的位置。
然而她不是,這已經是最好,也是最適合的結局了。
李軒世子是嫡皇子,也是陛下所有皇子之中,成為最高,最有能力的一個,是他一力促成了科學院,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但他只懂科學,不懂治國,他不是最適合坐上那個位置的人。
有人懂。
陛下將郡主殿下再次加封為公主,便是要她名正言順的坐上那個位置,行使輔政的權力。
至於齊王殿下……
春風得意馬蹄疾,馬不小心失了蹄。
原來從始至終,齊王就不曾觸碰到那個位置。
以前不會,以後也不會了。
至於為什麼他們之前會覺得齊王已經穩坐皇位……
李易覺得有不少人都目光都看向了他,而且目光不善,後背像是針扎一樣。
他稍稍偏過頭,問身旁的戶部尚書道:“秦大人,他們都看我幹什麼?”
秦煥看了他許久,終於忍不住問道:“本官也很好奇,李大人當初為什麼要收齊王的禮?”
李易想了想,說道:“人家都送上門了,再退回去……似乎有些不太禮貌吧?”
第九百七十一章 最烈的那種
大朝會至此,已經快要接近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