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煙,出汗,掉眼淚,鼻涕直流。一般的外地人還直說吃了會麻暈過去~~而且接受不了那麼辣的還吃一口要喝一口水才行。喜歡辣的川人就不怕,一想起就流口水呢!
傷心涼粉是周禮鎮的一道風味名小吃。它起源於清朝,二十世紀初期,由周禮廚師文江源在保持其原有黃涼粉傳統風味的基礎上,著重研製出其獨門調料配方,進一步突出了川菜的“麻、辣、香、脆”特色,使其更加香辣可口,從此成為遠近聞名的“傷心涼粉”。
“傷心涼粉”主料為豌豆,經手工加工精製而成。它營養豐富,味道純正,質地柔軟而脆,不新增任何化學物質。其所以被稱為“傷心涼粉”,原因有三:一是做工精細,可謂備嘗艱辛;二是調料配方偏重“麻、辣、辛、香”,往往令食者流涕而食慾不止;三是由於手工加工,產量不大,外地專程前來周禮購買者,往往空手而歸,未免傷感不已。
百年以來,“傷心涼粉”以其獨特的風味,不但成為了周禮及其附近人民喜愛的席上佳餚,而且成為當地人們走親串友必備的美味小吃,每逢佳節,必有從飛機上帶往國內外各地的事例。“傷心涼粉”已經被評為“安嶽縣名菜”、“資陽市名小吃”,申報了國家專利和註冊了商標,成為“中華老字號”提名品牌。
第五百七十八章 海南粉
海南粉是海南省最具特色的小吃,屬於海派菜。該小吃流傳歷史久遠,在海南島北部的海口市、定安縣和澄邁縣的市鎮居民中食用比較普遍,而且是節日喜慶必備的象徵吉祥長壽的珍品。
海南粉多味濃香,柔潤爽滑,刺激食慾,故多吃而不膩,愛吃辣的加一點辣椒醬則更起味,吃到末尾剩下少量粉時,加進一小碗熱騰騰的海蚌湯摻和著吃,更是滿口噴香,回味無窮。
用大米、番茨粉為原料製成米粉,加上老抽、蒜泥、花生油、或芝麻油、煮熟的黑豆芽、牛肉絲、炸魷魚絲、油炸花生米、炒芝麻仁末、脆炸面片、碎香菜、竹筍及酸菜等輔料,拌制而成。
……
入夜,酒店、食店及臨時設檔的大排檔組成一條頗為壯觀的食街。沿路爐火熊熊,鑊氣蒸燻,吸引著一批一批來宵夜的食客。他們三三五五圍桌而坐,或家人,或朋友,邊侃邊吃。形成海口市的一大人文景觀。臨街攤檔獨具特色,讓人在品嚐海南粉的同時,領略街頭風景。酒店“食街”乾淨、幽雅、熱情而周到的服務,令你感到和諧、舒適。年輕情侶攜手到酒店“食街”裡吃海南粉,邊品嚐邊細語,情意綿綿。
海南粉其白如雪,其細如絲。與馳名的桂林米粉、雲南過橋米線相比,其纖細的程度是上述米粉所不能比擬。其食法,北方人叫“涼拌”,海南人叫“醃粉”,即在制好的米粉上加上油炸花生米、炒芝麻、豆芽、蔥花、肉絲、香油、酸菜、香菜、竹筍等。正因為海南粉的細,所拌的料才能入味,經拌均後其味醇香撲鼻,餘味無窮。吃後再加上一勺用海螺煮的海螺清湯或者用香蔥煮的清蔥湯,鮮香無比。也可將湯倒進裝海南粉的碗裡,更加鮮美。
百聞不如一嘗,海南粉名不虛傳,細細咀嚼,異香撲鼻,醇香滿腹,餘味無窮。吃後滿口醇香,越吃越愛吃,越吃越想吃,越吃越覺得好吃。海南粉之所以頗受人們歡迎,不僅僅是它的醇香可口,更主要是它具有一種獨特的氛圍,這是一種食文化的核心。人們在品嚐它的同時,去尋覓先人的足跡,弘揚中華民族文化。
……
海南粉是海南米粉大家族中的鼻祖。它是米粉與十幾種色味獨特的佐料醃製而成的。海南粉源始於福建閩南。相傳明末有一位陳姓的住戶遷居澄邁老城,以加工米粉為業。由於生意好,拜師學藝者眾多,海南粉便遍佈全島。《正德瓊臺志》記載,當時全島共有121個較大的墟市,都設有海南粉加工作坊和小攤。人們俗稱的海南粉也叫海口醃粉。
海南粉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海南粉可分為粗粉和細粉,其包括了抱羅粉因盛起文昌市的抱羅鎮得名、靈山粗粉在海口市靈山鎮一舉成名、後安粉源於萬寧市後安鎮、陵水酸粉、澄邁粉、加積牛腩粉等等。粗粉的配料比較簡單,只在粗粉中加進滾熱的酸菜牛肉湯,撒少許蝦醬,嫩椒、蔥花、爆花生米等即成,叫做“粗粉湯”,而細粉則比較講究,要用多種配料、味料和芡汁加以攪拌醃著吃,叫做“醃粉”。而狹義的海南粉指的就是這類“醃粉”。我們日常中所指的海南粉通常是狹義的海南粉“醃粉”。
以往,海南粉是海府地區傳統小吃。當地人將海南粉當早餐吃,當正餐吃;平常吃,過節吃;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