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國老皇帝他們為了那寶藏,先在洞中大大出手,雙方損失慘重。
但是最為致命的,應該是他們身體裡的毒。
那毒的源頭,閔應也大概可以猜到了。
就是那個小潭中的水。
當初那個孩子阻止他們飲水,應該就是那個意思。
畢竟那是一座乾淨的連一條魚都沒有的水潭,而且周圍竟然連一點動物的糞便都沒有,看起來像是並沒有生物過去飲過水的模樣。
“你將這兩封信,分別送往蕭國與越國。”桌面上還有兩封已經封好的信。
“是”樂湛拿起那信,他現在對於閔應提出的成立三國公會的事情還是雲裡霧裡。
對於閔應提出的這個建議,最為支援的怕就是穆雨棠與那些平民百姓了。
閔應的想法是,利用這祝家寶藏,成立一個由三國代表組成的三國公會。
公會長由各國分別選任,共三位,一位會長,兩位副會長。公會中還有設有各種要職,也是由各國選派。
它負責協理三國之間的各種商業往來,利用那筆銀子,和那些礦藏,幫扶三國中的窮苦百姓。
首當其衝的,就是降低百姓看病醫病的花銷,用那寶藏中的銀子做添補。
這樣,各個國家的負擔都會輕上不少。
而且透過調節協理三國之間商貿往來,協會也會有自己的收入來支援協會的正常運作。其實不靠這些中間費,光靠那些礦藏,就可以順利的完成整個公會的運作,但是閔應的意思是不能坐吃山空。畢竟礦,也有挖完的時候。
還有,那寶藏裡的東西確實不少,但是若是三國均分之後,這些銀子能否落到百姓手中,能否對百姓有利,這些都是未知數。
閔應的這個建議一提出來,不光是梁國的百姓,蕭國的,越國的百姓,都雙手合十要給閔應立個長生牌位。
所以兩國君主若是不想逆了民意,同意也只是早晚的事。而大梁,則是不用說,這個公會對於大梁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
因為具體的細節還需要商榷,閔應今日才將計劃的細節寫好,這就準備送出去,讓越國皇帝,與蕭國皇帝過目。
快到冬日了,這件事越快落到實處,越與民有利。
背起手踱步到窗前,從一旁的小碗中抓了一把粟米粒揚在窗臺上,引來幾隻鴿子的哄搶。
搓了搓手,閔應看著這些靈動的小傢伙,心情也愉悅了不少。
他從沒想過,自己竟然會有一日因為這天下的百姓,而殫精竭慮。
一開始,他的想法很簡單,只是想要隨心的活著,不按原的活著。
這一切的前提都是,他得有掌控自己人生的權利。
等他真的到達這樣的高位之時,心境也在悄無聲息的發生著改變。
他並不是真正的皇親國戚,他骨子裡只是一個平凡的現代人。
正是因為他經歷過平凡,也見識過疾苦,所以他更能知道百姓最想要的是什麼。
不是上位者的開疆拓土,一統天下。他們渴求的很簡單,就是一具健康的軀體,和保證基本的溫飽。
但是這個對於現在的大梁等三國來說,還做不到。
這是體制的弊端。
但是憑閔應他自己一人之力,他知道如同蜉蝣撼大樹,他還不能與這個世道相抗衡。
所以在知道這祝氏寶藏之後,他腦中才浮現出這個計劃的雛形。
既然基層有缺失,那就用另一種方法來彌補上。
而且這種法子,正好牽制住了三國,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這樣,也正好減少了幾國之間的摩擦,進而減少了戰亂的發生。
減少戰亂,這也是閔應的目的之一。
總之,為了這個計劃,閔應真的是較勁了腦汁,就是為了平衡三國之間的利益,讓他們能夠痛快的同意。
他的本意是,能儘量在臘月之前將事情忙完。
大體理出一個章程也好。
……
臘月初一
“應兒,快來試試,看看這衣裳合不合身。”周氏不顧樂湛的阻攔,直接推門而入,她進來時閔應還在伏案寫著什麼,身上披著件家常的袍子,桌案上的蠟燭已經滿是蠟淚,這是熬夜的鐵證。
閔應一臉驚訝的看著突然進來的周氏。
“娘,你怎麼來了,咳咳——咳”
說著話,閔應嗓子實在癢的厲害,攥起拳頭,堵在嘴邊咳了兩聲,周氏趕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