袞為什麼竟會抱頭痛哭起來?這就引出來個十分感人的故事。
原來這位老夫人叫楊桂榮,乃是盡到楊會的妹妹,楊袞的姑姑。楊桂榮生於名將之家,幼時就跟父兄學藝,對十八般兵刃樣樣皆通,刀法更是精奇。十六歲時許給李謹為妻。
李謹原籍河東火塘,也有一身武藝,少時從軍,後因戰亂流落西寧,寄居在朋友家中,終日和一幫友人飲酒談心,切磋武藝。楊會的爹爹看他性格豪爽耿直,武藝也很精湛,又好交朋結友,更喜見義勇為,便把女兒桂榮許給了他,他和桂榮拜堂成親之後,便寄居在岳父家中。
李謹嗜酒如命,性格有很粗魯。在楊袞七歲之時,一天李謹在朋友家中,有個友人談及鄰莊有個惡霸,欺男霸女,橫行鄉里,就問李謹說:“李謹,人們都說你這個人嫉惡如仇,好管人間不平之事,你若把這個惡霸宰了,為鄉民們除掉一害,才算真正的英雄。”
“我若不把這個惡霸殺死,我就不叫李謹!”李謹藉著酒勁兒,就答應了。
朋友們說的是笑談,李謹卻很認真。酒席散了之後,天就黑了。李謹回到家裡,取了一把鋼刀,來到那個惡霸家中,藉著酒勁兒,把那個惡霸和他家中老老少少十七口人全都殺了。
李謹殺了惡霸全家,酒還沒醒,跌跌撞撞回到家來。楊桂榮一看丈夫,手持鋼刀,遍身血跡,大吃一驚!一問才知,他竟殺死十七口人,當即昏了過去。
李謹為民除害,雖是好事,但在當時,殺人也得償命,李謹悔之莫及。把桂榮喚醒之後,忙把兄嫂和鄰近的朋友請來,共同商量辦法。
兄嫂和朋友都說,這是人命關天的大事,那個惡霸的官親如果追究起來,全家非攤人命官司不可,都勸李謹帶著全家逃走。李謹和楊桂榮只好同意這麼辦了。當即收拾一下細軟之物,準備離開楊家峪,趕奔李謹的老家河東火塘寨。楊袞的母親給妹妹湊了一些盤纏。當把一些金銀和首飾交給桂榮的時候,楊袞正在母親身旁。楊袞幼時特別懂事,姑母對楊袞愛如親生。楊袞知道姑母走後,再也不易見面了,心裡怎不悲痛!站在姑母身旁,抽抽嗒嗒哭個不停。一看母親送給姑母一些金銀和首飾,眼睛一眨,便轉身來到自己的書房,取來十兩散碎銀子和八吊錢,雙手捧著,來到姑母前面,哭哭啼啼的說:“姑媽,這是我攢的幾個錢,你和姑父留著在路上用吧!”
楊桂榮知道,侄兒的這些錢都是嫂嫂給他的零用錢,他捨不得花,一點兒一點兒積攢起來的。我怎能忍心花孩子的錢啊!便留著眼淚對楊袞說:“孩子,姑媽再怎麼困難,也不能要你的錢啊!你還是留著自己用吧!”
楊袞哭道:“姑媽,我娘常說‘家貧不算貧,路貧貧煞人’啊!我媽還是常說‘瓜子雖小暖人心’啊!侄兒就用這幾個錢,暖暖姑媽的心罷。無論如何,姑媽也得收了呀!”
楊桂榮想:俗話說“三歲知老,從小看大”,這孩子準有出息,心裡熱乎乎的,一伸手就把楊袞摟在懷內,親了個夠。然後撒開手說:“孩子,姑媽不能辜負你的心意,你這錢我就收下啦!但是姑媽不論多麼困難,也不能花,就留著作紀念吧!姑媽若是想你,就拿出來看看。”說著,把十兩銀子八吊錢接過來,包好揣在懷裡,拉著楊袞的手,直勾勾的瞅著,淚水直流。
這時,楊袞的母親說:“桂榮,你們娘倆再怎麼難捨難離,你也得走啊。時候不早啦,快趕路吧!”
楊桂榮這才撒開了手,跟丈夫李謹離開了楊家,趕奔河東去了。
楊桂榮和李謹逃到河東,到老家火塘寨安家落戶。過了幾年生了李勝、李信兩個兒子。後來李謹因為生活所累,飲酒過量,染病身亡。楊桂榮記住了丈夫瀕死時囑咐的話,不論生活多麼困難,也和兩個兒子忍著,從來不給孃家寫信求援,免得使兄嫂受到連累。楊袞送給她的那十兩銀子和八吊錢,還真沒捨得花,一想起兄嫂和楊袞,就拿出來看看,免不了留下半天眼淚。楊桂榮時常跟李勝和李信說:“你表哥從小就很懂事兒,將來準會露臉。娘已上了歲數,將來若和楊袞見上一面,死了也就瞑目啦!”在每天燒香拜佛的時候,也暗暗為楊袞祝福。
小溫侯李信雖然沒見過楊袞。但對錶哥印象很深。聽說飛熊嶺前的飛熊寨來了一個楊袞,便想:“這位楊袞是不是母親時常提的那位表哥?今日聞聽楊袞來到火塘山下罵陣,心裡特別高興,就有意盤問盤問,這位楊袞到底是不是自己的表哥?還想和他比試比試,認為他是表哥無疑,這才回到山寨請來母親認親。”
楊桂榮和侄兒楊袞一別三十多年,見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