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0部分

話的重點你沒有聽出來啊,試想一下,備前殿會單單因為紀伊守的推薦而重用刑部麼,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中間那句話。”

“秉持自己的信念?!”長束正家嘀咕道,“紀伊守的意思是隻有刑部和他志同道合?”

“不是志同道合,而是忠誠。”石田三成糾正道,“紀伊守的言外之意,備前殿身邊百餘名家臣中,只有刑部一人能和自己一樣對備前殿盡忠,對豐臣家盡忠。”

“只有一人?”長束正家沉思片刻,“那其他人呢,難道都是奸佞?”

石田三成淡淡一笑:“奸佞倒算不上,紀伊守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其他人效忠的物件不是備前殿、不是豐臣家,而是宇喜多的家業罷了。”(未完待續。。)

ps: 終於寫到宇喜多家了,秀家是我最喜歡的一位大名,忠誠、衝動、堅持、勇敢。

第二五二章 風雨飄搖宇喜多

“您這是什麼意思?”長束正家沒明白這兩者間的區別,好奇地問道。

“眾所周知,天正十年備前和泉守病逝時,曾懇求太閣好生撫養備前殿,念及他的功勞,太閣將備前殿收為養子,南征北戰皆是留在身邊,想比其他的幾位養子,真可謂是寵愛有加,不過也正是這種信任,招致了宇喜多家臣的對立。”

“利兵衛,你覺得你的家臣忠心麼?”石田三成笑道。

長束正家不假思索地點了點頭:“他們隨我出生入死這麼多年,忠誠是毋庸置疑的。”

“那你覺得他們是對你的忠誠多一些,還是對長束家的忠誠多一些呢?”

“這兩者有什麼區別麼?”長束正家感覺一頭霧水,“對我忠誠不就是對本家忠誠麼?”

石田三成笑著搖了搖頭:“你要知道,這兩者聽上去無異,可實際上差別大了,說句冒犯的話,你百年之後,長束家可能就會因為這種差別四分五裂、引發動亂啊。”

“真有這麼嚴重?”長束正家難以置信地反問道。

“沒錯,就有這麼嚴重,宇喜多家的現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石田三成繼續說道:“出仕太閣以來,三成見證了不盡其數的大名豪族遭到減封和改易,從中也悟出了一些道理。武士當道的數百年來,但凡是有多作為的大名,必然有一個強大的家臣團,而這個家臣團中有兩種人是必不可少的。”

“哪兩種人?”增田長盛也有些好奇。

“第一種,是自先代開始,便追隨主家南征北戰的家臣,也就是常說的‘譜代’,這些家臣少則二世,多則十數世,皆是在家中擔任重要角色。不論當主如何更迭,他的的忠誠卻始終如一,這一類人是成就霸業的根基;”

“第二種,便是被稱為‘外樣’的外國能士,他們本來只是浪人,甚至是敵對大名的家臣,由於懷才不遇,又或者受到猜忌,只能背井離鄉四處遊蕩,這時候。一些慧眼識才的大名就會趁機將其攬入麾下。由於見多識廣,足智多謀,這些外樣能可以為主家稱霸提供一些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建議。有了這些人的加入,那些剛剛鞏固家業、試圖光復家門的大名才會真正走出一隅,在天下的舞臺上幹出一番事業對於這種人來說,他們效忠的是對他們有知遇之恩的主公,然而對主家,他們卻並沒有太深的感情,而這就是兩種家臣的區別所在。”

“譜代效忠的是主家。而非主公一人,做任何事都會從主家的興亡考慮,而主公只是主家的代表罷了;對於外樣,他們恰恰相反。效忠的是主公,而主公所在的家族,只是附帶品,他們沒理由也不願意在一群對自己沒有任何恩遇的人身上下功夫。”

“就拿龍造寺家來說吧。人稱‘肥前之熊’的龍造寺隆信在耳川之戰擊敗大友氏後,浪人和別家家臣紛至沓來、絡繹不絕,而隆信也是求賢若渴。給予這些外樣很好的待遇,為了報答知遇之恩,他們積極為隆信出謀劃策,鞍前馬後。耳川之戰十年後,龍造寺家將勢力延伸至肥前、肥後、筑前、筑後、豐前五國以及對馬、壹岐二島,成為名副其實的‘五州太守’。”

“所謂盛極必衰,此後的沖田畷之戰,六萬龍造寺軍被六千島津、有馬聯軍擊潰,隆信也死於亂軍之中,經此大難,那些本就被譜代排擠的外樣家臣頓覺沒有留下來的理由,紛紛逃離了肥前;而以鍋島直茂為首的譜代,則仍然是效忠本家,擁立隆信的嫡子繼承家業,繼續和島津家戰鬥,一直到太閣的九州征伐,總算是保住了家業。”

“說了這麼多,你們也該明白了,譜代和外樣的區別就在於效忠的物件,前者效忠的是一族而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