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3部分

“是,臣等遵旨。”

“陸秀夫,針對忽必烈的告示,你們軍務院召開一次各大報紙參加的釋出會,將我朝必勝的信念傳遞給我朝百姓,當然,不要將今日會議的分析內容洩露出去,也不要告訴其他大臣其中的經過。”

“是,陛下。陛下,那我朝對忽必烈的回應是什麼呢?”

我想了想道:“你要戰,我便戰。”

“你要戰,我便戰?就這麼六個字?”

“是,這就是朕的回覆,這六個字是當年成吉思汗所言,朕就當還給他的子孫了。至於如何去做詳細的解釋,你們自己去想吧。”

我記得曾經看過一本書,上面有著“六字”的來歷。

成吉思汗在建立大蒙古國後,派出一支450名商人組成的商隊前往西方,路經中亞花剌子模國時,貪財好貨的花剌子模君臣以間諜罪將449商人公開殺害,只剩一人逃回蒙古,並將500頭駱駝滿載的金銀、絲綢、貂皮等貨物全部沒收。成吉思汗派遣三名使者前往責問,結果主使官卻被花剌子模殺害,從官二人遭割須之辱,逐回蒙古。1218年,成吉思汗召開大會,決定西征,並派人給花剌子模國王送去戰書,戰書當中只有“你要戰,我便戰”這六個大字。

陸秀夫道:“是,臣遵旨。”

“對了,君實,在釋出會的同時,你們撰寫一篇《蒙古人是紙老虎》的文章,大意是,蒙古人可以征服西方無數小國,但惟獨拿大宋朝毫無辦法,其第一次南下,連蒙哥汗的性命都丟了,第二次南下,忽必烈又是倉皇北逃,要是再有第三次嘛,那忽必烈大汗就該留在南方了,而且是永久留在南方。這篇文章讓所有報紙轉載,並讓人跟帖評論,朕要讓我朝百姓都知道,忽必烈就是紙老虎。”

第397章 索無極

第397章索無極歷史上的宋蒙第三次大戰,是以蒙古大將阿術於1267年秋突然出兵襄陽為始,儘管只是一次試探性的掠奪式攻擊,卻也拉開了大戰的序幕,這也是我預測戰爭將在明年年底爆發的原由。

襄陽之戰是宋蒙大戰史上最為關鍵的一戰,1268年九月,蒙古開始大軍圍城,1270年蒙古水師參戰,並截斷了漢水流域的交通,自此,襄陽成為一座孤城,蒙古人徹底佔據了上風。到1273年二月,在長達數年的襄陽大戰中,宋蒙雙方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南宋政府為了挽救危局,進行了反包圍戰與援襄之戰,但最終以南宋完敗而告終,襄陽城破,守將呂文煥投降。

對於這次戰爭的評價,後世軍事學家一致認為,和端平入洛失敗的情形一樣,即是南宋政權對於軍隊的控制力薄弱,將帥不和,步調不一,歸根結底在於南宋最高層的無能。

其實,任何一個王朝覆滅的原因大都差不多,並不能歸結於對手的強大,而是自己打倒了自己。

後世的蔣先生敗退到臺灣後,進行了徹底的反思,對於失敗的原因,他總結了很多,這其中第一條就是內部不能精誠團結,因之予奸匪以分化挑撥的可乘之機。針對當時執政的國民黨,蔣先生認為,黨內不能團結一致,同志之間,派系分歧,利害磨擦,違反黨紀,敗壞黨德,以致整個黨派,如一片散沙,最後被**乘機一擊,遂致全盤瓦解,徹底崩潰;對於軍隊,他認為,**是一支無主義、無紀律、無組織、無訓練、無靈魂、無根底的六無軍隊。

這樣的領導層、這樣的軍隊,焉能不敗?

失敗的原因無非就是這些,但每當到了一個王朝的末期時,都不約而同地在重複著這些亡國之因,正如杜牧所言,“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我最後說道:“各位愛卿,朕再總結下今日會議的重點,概括而言,就是兩條,一是信心,二是做法。軍務院和兵部自即日起就需要著手研討這些具體作戰方案了,有關的方案又要針對三個不同的階段,防禦階段需要利用城池之堅固,以最小的代價儘量多的消滅敵人,這裡的兩個指標,一個是最小的代價,一個是儘量多的敵人,缺一不可;相持階段則需要各地依託城池,根據周邊環境,採取不同之方法進行區域性進攻、騷擾等,在運動戰中消滅敵人;到了反攻階段,則要放棄我軍固守的城池,進行野戰和攻城戰,雖說我朝有神器之威,但這兩種戰法都非我軍之長,所以也需仔細考量,要制定出有效的戰術戰略,以彌補我軍經驗的不足。”

“是,臣等遵旨。”

“另外,朕再給你們一點建議,可以將此問題讓臨安軍事大學一起參與商議,那裡人多力量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