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相反:他們堅持自己是正確的。他們不再滿足於保持其重要見解的自我認同。他們對每個人訴說著他們所相信的。他們成了福音佈道者。
社會心理學家萊昂·費斯汀格對這一切都進行了細緻而實時的研究。事實上他已經預測到濟奇及其追隨者就會這麼做。從本質上講,他們已經無意識地給自己的行為生成了某個理由,無論現實中是否明明白白地存在著相反的證據……這就好像很多菸民,他們知道香菸是很危險的,但是仍然會提出別的東西一樣危險的理由。費斯汀格將這一現象稱為“認知失調”。此外,他還認為,濟奇及其追隨者沒有變得更加公然地堅持他們是對的,並不是不管絕大多數與此相反的證據,而正是因為有絕大多數與此相反的證據存在。“如果可以找到更多的信徒,那麼他們的信念和事實表明預測並非正確之間的不協調,可能會減少。”費斯汀格寫道。另一個社會心理學家艾略特·阿龍斯,其研究的基礎建立在費斯汀格的研究之上。他認為我們常常會調整信念,使事實合理化,以便自己讓自己明白:“我對自己知根知底。”達特茅斯大學教授邁克爾·S·加扎尼加在他的新書《大腦的過去》(The Mind�s Past)中考量了這些觀點,並且加入了他在神經系統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介紹了一個有用的概念:“翻譯器。”
第三章 理性思維(3)
人類的大腦有一種功能,能夠讓我們弄清這個世界的意義並且建構一段關於我們生命的連貫的敘述,就像薩爾特曼提出的一樣……儘管這樣做有時會產生判斷、知覺和記憶的錯誤。翻譯器就是加扎尼加給這種功能冠以的名稱。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