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遭受了眾多失望以及不必要的失利,他的心理治療有時候還產生了反作用,因為他偶爾會變得過於放鬆。1999年在比斯坎灣站輸給丹麥的低排名球員肯尼斯?卡爾森(Kenneth Carlsen)之後,費德勒居然令人驚訝地解釋說他缺乏動力。“我在球場上簡直已經感到煩悶了。”他在2003賽季開始後不久說,“我不再顯露情感,而是不得不探索哪種心理狀態對我的比賽最好,現在我知道了要打好比賽我該如何表現。”
根據費德勒的說法,他最大的進步正來自他的心理;與這一過程並行的,則是費德勒自2000年12月開始的和體能專家皮埃爾?帕加尼尼合作在體能條件上取得的決定性的改進。帕加尼尼制訂出了一個三年計劃,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提升費德勒的體能表現,好讓他在比賽中擁有更好的耐力,而這一工作也很快就取得了成果。“我在用時較長的比賽中麻煩比過去少多了。”他在2003年初時說道,“而那也意味著我能夠在一項賽事中打得更久,或是能一連打上四項賽事而不至於體能突然崩潰。我告訴自己要保持冷靜,感到疲憊是正常的。而最終,似乎在突然之間,贏得一項賽事冠軍的機會就擺在了我面前。”
有時候,連費德勒自己都不敢相信他的改變是如此巨大。“以往,當我的教練告訴我說我應該冷靜下來時,那對我簡直就是件不可能的事。”他在2004年時說,“我就是要擺脫這些壓力以及我頭腦中的魔鬼,沒有人能夠幫到我,一切都必須由我來完成。”
如果沒有所具備的體能條件,費德勒也許早已在控制感情的努力道路上宣告失敗。他在帕加尼尼指導下所做的額外努力不僅鞏固了他的自信,也催生了他的野心。他曾在2005年的美國公開賽上承認說,在他身為青少年球員以及剛剛進入職業網壇的時期,他有時候會在沒有盡全力的情況下輸掉比賽,他時常會有對手比他更配得上勝利的可怕感覺。為什麼?“因為在我印象中他比我訓練得更加努力。”他說道,“畢竟,來自瑞士這樣一個富足的國度,對我來說已經是一種幸運。”
那麼,羅傑?費德勒的打法到底是什麼風格呢?2005年夏天,他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將之描述為“復古風格”,他也確實像是將網球帶回到了那個以木拍、藝術氣息、戰術和運動天分為特徵的年代。
“我當然算是全能型球員,不是那種只有一種武器的選手型別;不過,那些和我對陣的球員們,也都很清楚我的武器是什麼。”他對《紐約時報》說,“他們知道如果給了我一個淺球的話,他們就完了,儘管這看上去並不是那麼富有戲劇性。我打的是一種流暢的網球,沒有什麼磕磕絆絆,這讓我的打法更加危險。也許,這就是我變色龍般的能力。”
費德勒相信,他的預判能力是他最好的特質之一:“我對於球飛回來的方式有著天生的直覺,而且我還能本能地做出反應。”
那些讓費德勒無比強大的眾多因素,對於普通的觀眾來說幾乎是難以察覺的,也許是因為它們不像是伴隨著巨大的吼聲擊出的強力正手球,也不像以每小時140英里時速發出的一記ace那樣看上去如此驚人或轟動。任何人都可以看出,費德勒的發球不像安迪?羅迪克或伊萬?盧比切奇那樣快速,但只有他的對手們能夠發現,費德勒對於發球的速度、落點以及旋轉的變化可以達到一種怎樣驚人的程度,他發球的多變性是如何讓對手防不勝防,或是如何利用對手接發球技術中的弱點。
擊球的多樣性是他最驚人的特質之一,他總是可以打出令對手意外的一擊,他也可以欺騙性地發出一個彈跳很高的高跳式發球;他會在最後一秒突然放慢揮拍速度,讓心煩意亂的對手根本不知道他到底會做出些什麼;他可以對一次正手擊球施加濃重的上旋,以至於司線員已經準備喊出界,但球最終卻像是一塊石頭一樣狠狠砸在底線;他也可以用反手狠狠切削出強烈的下旋球,球在來到對方場地上後幾乎沒有什麼彈跳,或是落地後旋出界外,而對手所能做的只有勉強將球回過網而已,費德勒贏得分數就像順水推舟般輕鬆。
“他創造出了一些獨特的擊球方式,並且嘗試那些你認為根本不可能是真的事情。”馬克?羅塞特讚歎道,“我不知道還有誰能擁有他那樣絕佳的球感。”
費德勒以如此輕鬆的方式將對手擊退,這讓網球看上去對他來說只是一碟小菜。“他就像是一位藝術家、畫家或是雕塑家,讓人覺得一切都非常簡單。”時常與費德勒搭檔的雙打夥伴伊夫?阿萊格羅評論道。
作為國際網球界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