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打還是小打,卻又兩說。臣建議,陛下不妨就讓秦王率部北上,先做出大唐舉國與突厥拼死一爭的架勢來再說。至於這仗怎麼打,還是讓秦王做主吧。不過,陛下,您考慮的這些事情,一定要讓秦王明白,他心裡有底,才知道這仗如何打才對大唐最有利。”
“呵呵,唐瑛,你還是在為二郎說話。”李淵笑笑。
唐瑛搖頭了,她這樣說,還真不是為李世民說話:“陛下,我真不是為秦王說話。唐瑛敢肯定地說,秦王在這件事上,也是憑著一股熱血反對遷都,他想的沒陛下這麼周全。臣還是建議陛下用秦王,那是因為秦王有這股熱血,他戰無不勝的名氣也大,能在氣勢上壓制住突厥人。但是,陛下如果不把憂慮的事情告訴秦王的話,這一仗,難說後果。”
李淵苦笑:“唉,這兩個兒子,一個只想著要穩,一個只憑一股子勁去拼,誰也沒你想的周到。唐瑛呀,朕眼下可是真犯愁了。”
“犯愁?”唐瑛雖不知道李淵為什麼犯愁,卻還是聽出了李淵的弦外之意:“陛下,您慢慢引導秦王他們多學點這些實際的東西,別急。”
李淵意味深長地看了唐瑛一眼:“他們都不小了,有些性情,怕也難改變過來。算了,不說他們了,你的建議朕明白了,讓朕再想想,明日上朝後,朕會把此事決定下來。”
“嗯。陛下要注意休息,當斷則斷嘛,用不著想的太多。”
“好,好,朕知道。”李淵笑了:“唐瑛,這幾日去見太子妃了嗎?”
唐瑛苦笑,她當然明白李淵的用心,不好拒絕,卻是笑道:“沒有,太子妃那兒也沒什麼事了,病也好的差不多了。再說,這幾日我忙著翻找長安到雁門一帶的圖志,想找出抵禦突厥的最佳戰場,也沒那時間去見太子妃。”
“嗯,朕知道你一心為大唐,是個好孩子。這樣吧,朕也答應你前些日子的請求,真要派兵迎戰突厥的話,就放你去前線。”
唐瑛聽李淵這一說,就知道真要打這一仗了,而且,這一仗的勝負關係實在太大,所以,李淵才一反以往的做法,同意放她出去:“陛下放心,唐瑛一定會竭盡全力,助秦王打贏這一仗。而且,唐瑛也會努力配合秦王,儘量將這一仗對大唐的影響降低到最小。”
李淵點頭了,他要的就是唐瑛這句話。李世民打仗沒的說,但頭腦發熱的脾性卻讓他有些擔心,要知道,這一仗真要打起來,可關係著大唐的生死存亡,有明白自己用心的唐瑛在李世民身邊,他心裡也算稍微多了一點安穩感覺。
李淵並不清楚,此時唐瑛心中已經在開始醞釀一個計劃,她要為李世民爭取將軍權永遠拿在手中,北定漠北,好呀,李世民,只要你真這樣想,那,我就為你創造這樣的機會吧,等你徹底消滅突厥這個隱患後,咱們再來一個定乾坤。
李淵果沒食言,第二天就下旨,封秦王李世民為征討大將軍,率長安城內外的所有精兵兩萬餘人,外加天策府眾將,即可趕往涼州迎擊突厥入侵之敵。
李淵並沒有在朝廷上宣佈讓唐瑛隨軍的決定,所以,當唐瑛來到秦王府,將李淵的意思告訴李世民後,李世民心中是憂喜交加。憂的是,他的父皇顯然已不如從前那樣相信他,任用他了,父子之間的隔閡將越來越深。
嘆口氣,李世民意識到這次出兵,結局對他而言怕沒有好處。他此去若是失敗,就給了皇帝和太子剝奪他軍權的藉口,從此將無法翻身,而贏了,功勞沒有,別人的猜疑心卻會加重。
不過,好在李淵還肯重用他,在關鍵時刻還是對他的能力認可的。而且,有唐瑛跟隨在他身邊,且不說兩人之間的關係可以恢復到從前,就是收兵回來後,在皇帝面前,唐瑛絕對會為他力爭的。
帶著各自複雜的心情,李世民率兵走出了長安城,而唐瑛則勒緊戰馬韁繩,以天策府女將的身份,緊緊跟隨在李世民身邊。唐瑛卻沒想到,這一次卻是她最後一次跟著李世民上戰場了。
瓦崗三年 第四百二十章 忽悠
第四百二十章 忽悠
武德七年註定是個多事之秋,連老天爺都跟著陰晴不定的瞎折騰,明明都八月末了,雨水卻多了起來,一天到晚地下個不停。
坐在軍帳中,唐瑛沒為怎麼打敗對面的突厥人發愁,而是為幽、並、涼等各州的百姓發愁了。這麼多的雨水,不知道有多少人家遭受了水災,也不知道眼下的救災工作安排的怎麼樣。李世民雖然在幷州實驗了小水窖,但還沒有進行全面的改進工作,眼見得是無法在這樣的天氣下發揮作用了。唉,回長安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