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百八十章 籌劃百億生意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外國人到中國可用外幣兌換“外匯券”,併到特殊的地點,如友誼商店,購買當時人民幣無法購買的緊缺商品,同時外國人在離開中國時可以將沒有使用完的外匯卷換成美元帶出境外。這是一定歷史時期的短暫事物,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商品的增多以及國外投資不湧入,外匯卷的作用也越來越小。

至於人民幣對港元的匯率,上個世紀50年代確立的水平是42.7:100,而且一直維持了20多年。在70年代中後期,港幣的匯率一度只有0.2元。這種變化和絕大多數國人的生活並無直接關係,但在海外關係複雜的廣東家庭,影響卻顯得十分重要。不能流通的港幣只能從銀行按牌照兌換等值人民幣,同時換來的還有一張同等面額的僑匯證,特殊的僑匯證可以保證買到罕有的腳踏車、縫紉機。

其實,彩電可以在國內買到,但使用的人民幣極其特殊,叫做外匯券,在1995年正式成為歷史的外匯券和普通人民幣面額相同,但卻擁有購買力特權,1980年發行的外匯券,王子川對這些並不瞭解,所以聽到宋姓女子這番話,感覺很驚奇。

“佔便宜?這話怎麼說?難道外匯券比人民幣值錢?”王子川掏出幾張百元大鈔,與後世對比一下,還是一頭霧水,他只記得第四套人民幣還有第五套人民幣模樣,對前三套人民幣長並不瞭解,他一直以為手中百元大鈔是第三套人民幣,現在看來,並不是如此,而是叫‘外匯券’。

宋姐笑道:“外匯券雖然名義上與人民幣等值,但是‘外匯券’可以在友誼商店使用,人民幣卻不可以……”

“為什麼人民幣不能在商店裡買東西?”王子川驚呆了,在中國還有不收人民幣的地方!

宋姐笑著搖頭,從王子川反應她就知道,對方對‘外匯券’一竅不通,真不知道他手裡哪來那麼多‘外匯券’,靜下心來,把外匯券相關歷史仔細講了一遍。

王子川聽了一半就明白過來,外匯券是專門給來內地的外國人準備的幣種,比如一個外國人來內地旅遊,可以事先將攜帶的鈔票換成外匯券,可以在友誼商店購買彩電等電器以及菸酒等進口商品,等到外國遊客回國,可以到指定地點兌換成自己需要的幣種。

外匯券的誘.惑力為何強大?不僅是能買的商品可以便宜一半甚至一倍,更重要的是能夠保證買到緊俏的進口家電,黑.市外匯券的主顧不少是結婚的年輕人,因為弄到了外匯券就意味著幾大件有了著落,所以外匯券很緊俏,在黑.市,外匯券人民幣兌換價格約1∶1.8左右。

“原來阿瓊給我的是外匯券!”

王子川小小鬱悶了一把,誰說內地人淳樸,他用了這麼長時間外匯券,沒有一個人提醒過他,要不是今天撞見了宋姐,他還被矇在鼓裡,花100外匯券,就等於用掉180元人民幣,手裡兩張大鈔,1979年版的百元外匯券,正面是萬里長城;50元外匯券,正面是桂林象鼻山,眼熟也會害人!

宋姐笑道:“大兄弟,你愣著幹什麼,等會我就把差價還給你!”

“這就不用了,如果沒有宋姐提醒,我現在還不知道外匯券這回事,比港幣還靈。”王子川路過sz,港幣很受歡迎,甚至可以直接使用港幣買東西。

對於普通sz人來說,港幣在一定程度替代了人民幣,中英街也在日用品供應上替代了友誼商店,王子川離開香港的時候,內地不少地方都組團來香港學習考察,給家鄉人士最高規格的接待,就是辦好前往沙頭角的通行證,然後換好幾百港元。

宋姐笑了笑,卻說道:“在我看來,港幣遠沒有外匯券走,原因很簡單,外匯券可以買到緊缺的電器,那是大傢伙,而港幣的購買品種,只能是小兒科。”

在宋女士的記憶裡,1983年時候大家購買最多的,是10港元一袋的日本味丹,其實就是味精,一斤裝的往往一買就是五六袋,沙頭角可以說是十元店的典範,那時大家常買的,還有10港幣一把的雨傘,10港幣一米的布料,拿回去送人,都是搶手貨。

王子川自嘲道:“早知道這樣的商機,我早就下手了,現在也不用左右為難了。”

宋姐不知王子川為難什麼,拿出一電稿,笑道:“這是今年發過的訊息,你看上面寫的:到深買菜港人,平均每天兩萬,我現在就打算做農貿蔬菜生意,由於農貿市場零售的蔬菜、瓜果、海產、肉類比香港的價格便宜,因此香港許多家庭主婦或休假的人,由九龍乘火車經羅湖海關到sz的集市採購鮮活農副產品,大兄弟,我看你也是實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