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
沒有經濟危機,科技危機遲早也會爆發。
失業率攀高,居高不下,但這只是失業時代裁員雪崩的冰山一角,科技公司毫無懸念地拔得頭籌。
2009年1月26日,美國全國企業經濟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siness Economics)釋出的調研報告表明,年失業率已達,堪比以前歷次危機都來得嚴重,預示經濟進一步縮水。
僅僅10個月後,也就是2009年11月,全國失業率飆升至,而矽谷失業率接近12%,幾乎所有的高科技公司雄風銳減,紛紛面臨更新技術、更新產品和更新市場的嚴峻挑戰。
矽谷昔日無限風光的歲月似乎早已不在,歲暮天寒,更大的風暴還沒有來臨。
經濟復甦,在各國政府的大力救助下正在顯現一線曙光,但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NBER)堅持宣稱,美國正式進入衰退期。
經濟衰退時市場需求減少,消費低迷,物價指數下降,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降低,高科技和風險投資這對相互依託的“夢幻組合”,雙雙不可避免地面對日益嚴峻的衰退。
要擺脫困境,高科技必須重整雄風,不斷推出一代接一代革命性的產品和服務,在當前供需結構嚴重失衡和錯位下談何容易。
1929大蕭條,曠日持久,最後還是藉助二戰產生的巨大軍事需求,擺脫困境。
歷史的經驗值得借鑑,這次美國的經濟衰退來勢兇猛,伴隨著經濟危機和科技危機以及其它危機的“複合效應”,必須對其反常的特徵引起高度的警惕,做好防禦和迎戰任何突發事件的準備。
同時,必須理性地認知,任何在各國政府主導下的“救市”產生的市場回暖和經濟反彈,都無法從根本上修復供需結構永久性的失衡和錯位。
人類必須探索新的途徑破解危機,突出重圍,最後走出危機!
金錢與優質專案的博弈
風險投資市場存在著這樣一個“雙軌效應”,一方面,創業人抱怨找不到錢,而另一方面,投資人感嘆根本找不到好專案,兩者之間似乎總是碰不出火花,難有交集。
贏利模式的困擾
據國外媒體報道,全球最大的影片網站YouTube的影片日觀看量已經超過10億次,但每日虧損額毫不示弱,同步高達150萬美元。
3年前,即2006年9月,網路搜尋巨人谷歌(Google)震撼宣佈,以億美元的天價收購線上影片分享網站YouTube。這是Google自1998年建立以來出手最大的一筆併購案,從而使得YouTube創始人赫爾利和陳士駿一夜之間成為超級富豪。
併購完成後,YouTube保留自己的商標、公司總部和現有員工,以及網站上的影片服務。但是,市場當時的反應並不樂觀,一直認為Google把這麼多資金投向一個毫無贏利跡象的影片公司太過冒險。但Google堅持認為,YouTube只要能繼續吸引網民,贏利指日可待。
時至今日,YouTube的發展不盡如人意,它既要承擔影片頻寬的龐大費用,又沒有獲得預期中的大量廣告收入,贏利機會只是紙上談兵,遙遙無期。
高科技風險投資和產業界人士,將在未來幾年繼續見證對Web 的期待和失望的巨大落差。YouTube改變了觀看影片的方式,催生了新型別的影片製作者,但是如同大多數高科技企業一樣,巨大的投資與巨大的回報不成正比,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虧損日益擴大,一籌莫展。
影片技術,為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即時觀賞娛樂和便利,但無法與市場購買力對接,或者說無法找到賺錢的模式,企業不得不直面不斷虧損和倒閉的風險。
這是高科技產業的普遍現象和難題。
優質專案是珍稀動物
風險投資所倚仗的投資資金——金錢,實際上從來都不是一個問題。
哪兒沒有錢?
其實,哪裡都能弄到錢,美國、歐盟、日本、中國大陸…… 即使沒有錢,還可以啟動“印鈔機”生錢。
直至今天,美國一直就這樣在幹。
如果投資人不想投資,那麼他們辛辛苦苦融資來的錢如何生錢,回報在哪裡?
創業人總以為自己向投資人展示的專案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