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後唐僧雖不死,但所求的經書都沉入河底,幸得徒弟入水撈起,但僅取回一部份大乘的“經”,另部份小乘的“讖”,被水流入暹邏,為暹人獻與暹僧皇,聽說這部“讖”,就是現在的降頭術。
這是目前風水界所流傳的說法。
但是,蘇九曾經在自己腦海中看過關於降頭術的描述。
從而有了另一說法,這部“讖”的正本,流入雲南道教的道士手中,遂創立一派“茅山道”,茅山的法術和降頭術因此而來,而手段比較高強,所以有人說,暹邏的降頭術,是從華夏的雲南傳出來的。
又有人說,暹邏的降頭術,是“讖”的膺本,或手抄副本,其中缺少許多正術,所以工夫比較茅山為弱。
風水古書記載:茅山是華夏江蘇省,句容縣東南的一個山名,原名是曲山,漢朝的茅盈和他的兩個弟弟茅裡,茅固來此山居住,
世人稱他為三茅君,並稱這山為茅山,茅山術就是三茅君所創的,又名玉女喜神術。
又有另外一種說法:茅山術是張天師五雷正法以外的道家另一支派,亦即是“南法”的一種。
那個“圓光術”“祝由科”等術,都是這茅山的術法。
到了宋朝,宋人筆記中,頗多關於茅山邪術的記載,可知當時茅山術是相當流行民間。此後華僑南渡日多,就利用它來抵禦“降頭術”的侵害。
根據蘇九自己所知和腦海中金色羅盤內的記載,茅山法術是發明在漢朝,依傳說:降頭術是唐三藏西天取經,取回沉遺的“讖”。
不管它是否屬實,可見降頭術的發現,較之茅山術為後,由此,蘇九斷定茅山術必較降頭術為高明,是理所當然的。
蘇九知道,降頭術又被稱呼為貢頭術,這是譯音而來,亦有稱它為狂頭術,這是譯意而來的。
原來降頭術的意義,據說當降頭師修煉降頭術到成功時,他會將自己的頭連腸帶肚,一齊脫離腹腔,騰空而出,其飛如疾矢,咻咻風聲過處,便是降頭師的夜遊魂。
他的靈魂出遊,必在晚上午夜睡時。
但是蘇九知道,凡是自己的頭,能夠脫離軀殼的,乃是術法煉不成功的結果,那叫絲羅瓶。
這是暹語譯音。
如果降頭煉成功的,那就不會受自身身首異分的痛苦。
因為這絲羅瓶每晚出遊,便變成無主遊魂,帶腸肚出遊;肚子時常飢餓,到處尋找小孩遺糞充飢。
凡是糞便被吃的小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