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秩序。這種秩序可能促使主要大國和新興大國制定更具活力的戰略,使其能夠最大程度地遵守國際承諾。

結?論

16國集團與國際秩序安排中的任何倡議都有所不同,因為16國集團最具潛力成為一個遊戲的改變者。它認可了全球力量的大規模轉型,併成為駕馭這種力量以促進全球更大範圍合作的工具。它為美國、傳統大國和新興大國創立了一個平臺,就眾多複雜困難的問題塑造共同利益,為負責任主權制定共同的標準。

現在,我們從討論權力轉向討論責任。在下面各章中,我們將負責任主權的原則運用到當今那些最令人煩惱的威脅上面,從全球氣候變暖,到貧窮和經濟不穩定;從核武器到致命性傳染病;從內戰到恐怖主義。我們建議進行各種特定問題領域的制度安排,以便提供合法性、動員各種資源、為實現共同目標協調各種行為體的行動。

正如我們在本書第二部分清楚表明的那樣,針對威脅的解決辦法,沒有那種“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較之解決核不擴散或致命性傳染病的問題來說,應對全球氣候變暖需要各種行為體、各種原則、各種力量的不同組合。但是,當人們認真觀察每一種威脅的時候就會清楚地看到,儘管16國集團的成員各自發揮著不同的作用,但要有效地應對威脅,它們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行為體。這一點已經持續不斷地顯現出來。

抑制氣候變化(1)

氣候變化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實實在在的挑戰:除非世界上所有主要經濟體全都攜起手來抑制全球變暖,否則全世界就有可能遭遇新一輪災難的襲擊,災難將會對生活產生怎樣的影響,我們都很清楚。全球海平面上升、降水模式變化、極端天氣增加,也許發展中國家的人們對於這些變化感受最為強烈,但是氣候變化也會給工業化世界帶來安全問題和經濟惡果。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我們徹底改變礦物燃料的消費模式,推動技術進步。但是,沒有幾個國家會犧牲短期的經濟增長,去抑制因能源消費而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因此,我們面臨的困境是:一方面要達成國際協作,保護所有國家免受全球變暖的影響;另一方面要保證經濟增長,保障能源安全。

氣候變化會導致嚴重的水災和旱災,給很多國家的糧食生產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導致各種疾病肆虐,每年數十萬人死亡。1預計全球變暖將使發展中國家的貧困人口增加4500萬到7000萬,2很有可能完全抵消過去幾十年的減貧成果,並導致人口遷徙和地區衝突。在中國和印度這樣的新興經濟體中,千百萬人已經遭受了氣候變化帶來的損失。在中國,氣候變化引起的水資源危機正威脅著小麥產量佔全國總量一半的農業地區。3在印度,領導人認為全球氣候變化對於印度日益惡化的水資源問題產生的影響是該國面臨的最大風險。4然而,儘管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對於環境造成的不可修復的破壞可能引發經濟和社會災難,但是由於貧困水平居高不下、人口不斷增長、人們的期望值日益高漲,這些新興經濟大國是不能考慮放緩經濟增長的。

同樣,很多美國的政策制定者繼續抱有這樣的幻想,即發達世界將能夠免受氣候變化的最惡劣影響。這個假定是非常危險的,卡特里娜颶風(Hurricane Katrina)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而卡特里娜颶風的破壞性與未來全球變暖的惡果相比很可能不值一提。5如果氣溫以目前的速度增長下去,那麼在未來一百年內,佛羅里達和南卡羅來納州的部分地區就會被水淹沒。因為降水變化6和人口增長,7美國西南部的居民已經面臨嚴峻的缺水問題。

俄羅斯的政治家與他們的美國同行一樣,對於氣候變暖的影響也不以為然。他們也許要想一想,如果未來聖彼得堡被水淹沒,他們是否會對此時的態度感到後悔;或者加拿大的西部森林被毀,是否也是一種警告。

美國和歐洲也將要面臨全球變暖所帶來的嚴重威脅。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將面臨大規模的自然災害,會因為爭奪日益稀少的資源而爆發衝突。能源供給日漸減少,如果主要能源消費國坐視能源爭奪升級為地區衝突(這些地區是攸關能源安全的地區,尤其是中東、中亞和非洲),那麼國際穩定和全球經濟將受到威脅。要採取有力的國際行動應對不斷升級的衝突,國際社會應加大對沖突預防、人道主義干預和重建的投入。

如果全球氣溫以目前的速度持續上升,那麼今天的政治領袖想象不到,也說不清楚國際社會將不得不承擔的破壞規模有多大、經濟負擔有多重。雖然在氣候變化及其對國家和世界的經濟和安全等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