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部分

楊燕兒看著白了臉,賀老大尷尬看向穆晟。穆晟臉不改色拿起筷子每一樣菜嘗一口,然後在賀小花期盼的目光中,點點頭,說一句,不錯,很好吃。

賀小花得了鼓勵,越發起勁搗騰蓮藕做的菜,從熟食,到涼拌,到湯水,到泡茶,一連十天,天天換著花樣做菜。賀家大小開始吃得有滋有味的,但再好吃的菜也經不住這樣折騰下去。到了第十一天,楊燕兒說什麼也不給賀小花進廚房,把小四往小花懷裡一塞,自己挽起衣袖下廚房。

楊燕兒做了十多年的菜,雖然不如賀小花懂得變花樣,調味道,但在一家吃蓮藕吃得臉色都白的人看來,即便是最簡單的邵尾菜,也是比什麼都好吃的菜。

入冬後,賀家池塘的魚終於派上用場。因為冬天天冷,白沙河河魚都到南邊避冬,剩下沒走的,都不過是巴掌大的小魚。農家人少養豬,養的雞也要留下生蛋,富裕一些的,過年時還能宰雞做葷菜,家境一般,或者貧窮的,只能靠過年前在縣城集日買一刀切回來做臘肉,過年時切碎炒菜,算沾葷腥。

賀家池塘的魚養了大半年,現在尾尾都有小孩手臂長。撈起幾尾魚,賀老大分別送兩條到村長,老人李根生家和親家楊家,又趁著穆晟回家經過賀家小院時,送了兩條。

自己家裡留了兩條,留著年夜和祭拜祖先時用,應了年年有餘一句吉利話。其餘的,就依了賀小花的提議,送一部分到酒樓寄賣。

家境越是好的人家,越注重意頭。往年縣城的大戶都愛搶購南邊運來的大魚。現在穆家酒樓有鮮魚出售,比起南邊運來的半死不活的大魚好了不知多少。賀家鮮魚早上剛送到酒樓的,下午就賣完。

及後幾天,聽到風聲,特意從其他縣城跑來買魚的人更多了。酒樓掌櫃笑得合不攏嘴,搭著賀老大肩膀連稱賀老兄有見識。

賀家池塘的魚不過十天工夫就賣出了四分之三,剩下的那些,賀小花堅持留下來當明年的“種子”。算算總收入,居然有五兩多銀子,因為臨近年關,鮮魚的價錢竟然漲到比活雞還貴,居然要300銅一條。楊燕兒捧著銀子,半天合不攏嘴。蓮藕和養魚的收入,扣除請白老二看護的費用,賀楊兩家各分得四兩銀子。

賀家這一年,賣糧,賣藕,賣雞肉雞蛋,賣魚,加起來總共十二兩,扣除蓋房子的,禮金的,打傢俱的花銷,還剩下五六兩銀子。這情形比起楊燕兒當初預計蓋好房子,全家人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情形不知好多少了。

嚐到甜頭的賀老大和楊大石,決定把剩下的沼澤地都包下來,明年就把池塘擴大一倍。誰知道他們各自跑到村長裡一說,發現剩下的沼澤地居然都被人包下來了。南河村木家佔了四畝,白沙村族姓大戶沙家佔了足足十二畝。

賀老大垂頭喪氣回家把事情一說,楊燕兒只覺得可惜。但賀小花和賀小虎卻另有看法。木家是南河村富戶,為人做事尚算公道,但沙家是百年大戶,和縣城衙門的關係好著了,據說府城裡也認識人。現在蓮藕和養魚的生意做得這麼好,銷路又完全打通,難免沙家不想一家獨大的。

果然,不出兩日,沙家當家大夫郎派了管家過來,客客氣氣放下銀錢和契約,“我家大夫郎說了,做生意求的都是一個財字,和氣生財的財。既然賀家世代以種田為生計,日後不妨也繼續下去。”邊說邊放下一張地契,“我家大夫郎知道,這樣未免委屈了幾位,這塊地雖然不大,卻是多年的熟地,而且就在南河邊上。你家得了正好合用。沙家就當是補償給賀家的。”

賀老大氣得瞪直眼睛。賀小花手快,一手搶過地契,拉著賀小虎湊近看。

“熟地兩畝?哼!沙管家,我賀楊兩家的魚塘少說也有六畝地。你們這算什麼?”賀小虎把地契揉成一團,扔在地上。

沙管家皮笑肉不笑,“這可不是買地錢,這是沙家看你們辛苦了一年,補償給你們的。”把手邊的銀錢推推,“這才是買地錢。可都是按上好熟地出的價。你找遍縣城,都找不出比沙家出的價錢更高的。”

“買賣講的是你情我願。現在賀楊兩家不打算賣地。不論沙家出什麼價錢,我們都不賣。”

沙管家回頭盯著賀老大看,“賀家當家的,你也是這種說法嗎?”

賀老大點點頭,“請管家回大夫郎,這地,俺不賣。”

沙管家不多話,手一捲,包起銀錢和契約就走。

當天傍晚,吃過飯,賀小花抱著賀小四到院子裡學走路,小四搖搖晃晃胖胖的小身子,同手同腳往前走。賀小花揪住小四,抬起右腿,揮揮左手,抬起左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