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9部分

大宋遺事 第七十三回(4)

安石說到最後,多少有些調侃,神宗也笑了:“朕倒也這麼想。不過,偏儘管偏,蘇軾這人還是能夠想事的,文章也是真好,很雄辯,不由人不入彀。”突然又想起那天他們還談到用兵,就又補充說,“蘇軾對朕說:‘用兵之道,先動的為客,後動的為主。為主的常勝為客的,為客的總是吃敗仗。治理天下,也是這麼個道理。皇上也不要先動,只能以靜待動,應之於後,才能無往而不勝。’愛卿看著,他這話是不是有道理?”

“蘇軾這話,倒也不無道理,就看怎麼看。天下之道,有經有變。他說的是道之經,而不是道之變。要想暢通無阻,總要通經達變才成。聖人治理天下,感而後應,合的正是道之經。就這一點而論,蘇軾說得在理。可天下的事情,變化無常,不能拘泥固執,只用一種方式,必須隨機應變才成。也拿用兵說,哪裡都是後出兵才勝、先出擊就一定失敗?不過根據時勢,權宜而行罷了!”安石很耐心地解釋說。

“還是愛卿解得透徹。”神宗贊同說。跟著,又話鋒一轉,徵詢安石,“愛卿說這蘇軾,給他件把小事試試怎樣?”

“用人先試之以事,是應該的。”安石同意。

但究竟讓蘇軾做什麼事,神宗並沒有設想,這事也就擱下了。

過了兩天,中書奏事的時候,神宗又想起這檔子事,便問曾公亮:“蘇軾奏對明敏,是不是弄件事讓他試試?”

曾公亮想了想,蘇軾不在官告院嗎,也算是有職事的,還試什麼?陛下的意思,顯然是要將他升職?可目下哪兒人都滿了,並沒有什麼空位子,只好實話實說:“陛下,目下朝廷沒有空缺,京師暫時沒什麼事情好試。”

“讓他到中書去修條例,可以嗎?”神宗提出了設想。

修中書條例,是執掌中書文字的文秘官員,事關中書政事及政策條例的制訂、釋出等等,官輕位重。就文字能力而言,蘇軾當然再合適不過。可他處處顯山露水,愛獨樹一幟,與中書似乎很難配合,這位子能適合他嗎?勉強用了,他自己處處彆扭不說,沒準也會誤了中書的大事!

“就能力而言,蘇軾去中書應該沒有問題,可也有不利的一面。他個性強,又好說好動,未必能與中書步調一致。怕就怕經常與中書產生矛盾,那就要誤事了。”公亮說出了心中的顧慮。

“愛卿怎麼看?”神宗轉過來又問安石。

“丞相說得有理。中書條例的事,煩瑣得很,又牽動大局,責任重大,從來大官小官誰都不大願意做。目下的事情,更難做了。我私下裡瞅著蘇軾,也覺著他不是個勇於承擔責任、肯違眾濟事的人,而且,似乎也好與人不同。要是在中書標新立異起來,怎麼辦?那是非壞事不可的。況且,用人得再三考察,確實可用,才好使用。陛下對蘇軾,也只是聽到他的一些意見,這意見還不盡正確,未必可用。到中書,是不是暫時緩一緩,讓他試試別的實事?對他既是一種鍛鍊,也是一種考察。”安石也直言不諱地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兩位愛卿說得都在理,先放一放吧。到有實事職位空缺了,再調他!”神宗也贊同了。

皇上既這麼說了,子瞻的任職也就沒動。此後,隨著朝廷措置日漸增多,子瞻的不滿與憂慮也日益高漲。到八月,國子監進行舉人考試,他也是試官。出策問題的時候,他終於抓住機會,大大發洩了一番。他出的策問是:

勤而或治或亂,斷而或興或衰,信而或安或危問。所貴乎學士大夫者,以其通古今而考成敗也。昔之人,嘗有以是成者,我必襲之;嘗有以是敗者,我必反之。如是其可乎?

昔之為人君者,患不能勤。然而,或勤以治,抑或以亂。文王之日昃,漢宣之厲精,始皇之程書,隋文之傳餐,其為勤一也。昔之為人君者,患不能斷。然而,或斷以興,抑或以衰。晉武之平吳,憲宗之徵蔡,苻堅之南伐,宋文之北侵,其為斷一也。昔之為人君者,患不能信其臣。然而,或信以安,抑或以危。秦穆之於孟明,漢昭之於霍光,燕噲之於子之,德宗之於盧杞,其為信一也。此三者,皆人君之所難,有志之士所常諮嗟慕望曠世而不獲者也。然考此數君者,治亂、興衰、安危之效相反如此,豈可不求其故歟?

夫貪慕其成功而為之,與懲其敗而不為,此二者皆過也。學者將何取焉?按其已然之跡,而詆之也易;推其未然之理,而辨之也難。是以未及見其成功,則文王之勤,無以異於始皇;而方其未敗也,苻堅之斷,與晉武何以辨!請舉此數君者得失之源所以相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