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4章 寶馬窘況

姜大鄴把寶馬汽車如今的困難窘況,給眾大佬說了一下。

他希望國內的汽車企業能幫忙分擔那些零部件的製作,或者整車組裝。

現在他們那一條生產組裝線就算累死累活的全力生產,估計一年的產量也就頂多10萬輛。

現在是迫在眉睫啊!

眾大佬聽姜大鄴簡單的介紹後,都不由自主的長大了嘴巴,筷子上夾的肉,都忘記往嘴裡塞了。

“你妹啊!這個是什麼情況?”

“這個傢伙,確定沒有把後面的零數錯,或者多說了一個字?”

“100萬輛哦?”

“還是重卡?”

現在全國的車企要麼就沒有訂單,要麼就在破產的邊緣上行走,要麼就打定主意引進外國品牌合資建廠。

整個華夏的汽車,包括重卡,農用車,小車,客車加在一起的年產量,也才剛好150萬輛。

怎麼到了姜大鄴手裡就反過來了呢?

連老毛子都嫌棄的技術,都當作是買一送一,丟給了姜大鄴,而這傢伙居然可以讓這樣的“廢物”重新發揚光大。

眾人都將信將疑,這實在有些過於誇張,有點夢幻。

最後還是決定親自去看一看,反正也不遠,兩三個小時的車程。

如果姜大鄴不是一直在創造奇蹟,他們都恨不得把這傢伙抓起來,狠狠地毒打一頓。

就算是吹牛皮,也要點技術含量啊!

下午,眾人好不容易來到了寶馬汽車製造基地。

離廠門口還有將近一公里距離,但是已經很難擠進去了。

因為這條公路已經被上百輛運輸拖車佔據了,延綿一公里,也算是很壯觀了。

前面的領航車隊也只好繞路,往倉儲區那一條內部通道走。

車上的大佬們看到如此火熱的情景,心情頗為複雜。

一方面,為華夏短時間內有了這麼一個汽車巨頭感到高興。

而另一方面,又在反思“市場換技術”的正確與否。

市場換技術的內涵,在此之前都是清晰明確的。

華夏必須有自己的骨幹企業,合資必須建立在雙贏的基礎上,按國家的長遠利益搞。

我們讓出巨大的市場,我們就有資格要技術、要利潤。

但由於國內汽車廠商領導未能有效掌控主導權,再加上高額的盈利衝昏了頭腦,喪失了進取心,完全忘記了市場換技術的初衷。

從此就導致了,市場沒了,技術也沒有得到,賠了夫人又折兵。

整個汽車行業,在八九十年代,除了稀裡糊塗得到一些利潤之外,其他的是一塌糊塗。

我們讓渡了市場,但合資企業的己方和自主品牌至今沒有掌握汽車及零部件的關鍵技術。

整個汽車行業被國外的廠商,連拖帶推,完全是被牽著鼻子走。

國內的汽車行業,如果沒有被幹預的情況下,就會重複了華夏男足走過的道路。

姜大鄴自汽車行業起家,又意外得到了老毛子送過來的設計圖紙。

這就有點像是冥冥之中安排好了似的。

反正不缺錢,他也沒多少猶豫,直接在德日採購組裝生產線,並且全球招標零配件供應商。

既然有資本,有實力,他就不想從頭做起,直接換上八缸發動機,加足馬力,奮起直追,甚至是彎道超車。

那些網路小說寫的那些到處挖人,廢寢忘食的研究,最後埋頭造車,在他這裡是看不到的。

他完全就是直接砸錢買裝置,高薪聘請工程師和技術員工。

簡單粗暴些,但效果確實非常好。

短短几個月時間,他僅憑一己之力,就訂單而言,便超越了全國所有的汽車廠商之和,一騎絕塵。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還是營銷策略。

他除了有系統重新設計過的燃氣發動機和變速箱外,還有更加吸引人的汽車外觀設計。

如果僅憑不落後於歐美的汽車效能,便能迅速搶奪市場,這也太天方夜譚。

雖然外觀設計是一個很重要的加分項,但是品牌的弱勢就已經相互抵消了。

最主要他是選擇了一個令人震撼的營銷模式,才使得它銷量暴漲。

當下的日本銀行,在全世界都算得上是鼎鼎有名,前十名,他們就佔了十之七八。

因為它們的資金實在太多了,多的有些過剩,需要在全世界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