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點。它是將他人視作獨立存在者的前提,而這個人可以因為她(他)所特有的品性而被愛;而且,還提供了一種機會,讓人從一個已經破裂或瀕臨破滅的關係的痛苦糾纏中解脫出來。下面這些是一位治療醫生列出的新習慣的特徵,可能會替代舊有的、更具強制性的特徵:

你可以聽聽朋友的麻煩——只是聽聽——不要試圖去救助他(她)。

不要僅僅關注於某一個人,應對許多人感興趣。

不要重返“犯罪現場”——你以前的情人生活的地方,或你們兩人曾去過的一些特殊的地方——找一些更有趣的地方去遊覽。

若得不到你渴望的人與事,那就享受你能得到的人與事。

不要忍受虐待,你可以拒絕這種關係。

如果你剛剛和情人吹了,而他常在某個時間來電話,你就在那個時間裡找另一個令人愉悅的追求者。海伊斯:《精明的愛》,第73頁;艾羅出版社;倫敦;1990。

明確個人界限被認為是非迷戀性關係的基礎。為什麼?答案再次直接關係自我及其反射性。從心理學上說,界限建立了屬於他的東西,從而抵消了投射性認同的影響。某個關係內部的清楚界限,對融匯之愛和?密關係的維持顯而易見是重要的。?密並不是被另一方所吸納,而是知道他(她)的特點並使之與自己的特點相適合。具有悖論意味的是,向另一方開放卻要求有個人的界限,因為這是相互交流現象;它還需要敏感性和機智,因為這並非不同於隱私生活。開放性、敏感性和信賴之間的平衡在關係中發展,這種平衡決定著個人界限是否分化,而分化會阻礙而不是鼓勵這種交往。C。愛德華·克羅塞:《?密關係:成功關係的策略》,第156~158頁,戴爾出版社,紐約,1988。

這種平衡也預示了一種權力平衡,這就是純粹關係連同它所承諾的?密關係,取決於日益增強的婦女自主性和可塑性性徵而不再受制於雙重標準的原因。上面所提到的那位治療醫生還提供了一個圖表來鑑別迷戀關係與?密關係的不同特徵:

迷戀關係親密關係沉迷於“找個人去愛”

需要當下的滿足優先發展自我

渴望長時間的滿足;逐步發展關係強制伴侶莋愛或獻身

權力不均衡有選擇自由

關係具有平衡性和相互性使用權力控制他人和解、協商或輪流領導非協商原則,尤其當問題不好解決時

操縱

缺乏信任

試圖改變伴侶以適應自己的需要分享需求、情感,以及欣賞伴侶對自己所意味的意義

直接坦白

適度信任(即知道性伴依據自己的個性可能會如何行事)

接受彼此的個體性關係建立在幻想及對不快之事的迴避上

關係一成不變

期望一個伴侶會救助另一個

沉迷(被對方的問題和感情所困擾)

激情混雜著恐懼

為一些問題責怪自己或伴侶

痛苦和失望迴圈出現關係處理一切現實

關係經常變化

透過雙方進行自我關照

愛意分離(放任對方的同時,積極關注對方的幸福和成長)

性源自友誼和關愛

共同解決問題

舒適感和滿足感迴圈出現海伊斯:《精明的愛》,第174~175頁,艾羅出版社,倫敦,1990。

這是虔誠的心理囈語嗎?也許是吧,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是。右欄中的一些斷言自相矛盾嗎?毫無疑問就是如此,儘管在某種程度上這些斷言也表達了個人生活的真實矛盾。然而,我不認為上述的可能性只是一廂情願;它們反映了?密關係轉化的某些傾向性特徵,後者正是本書通篇力圖證明的。從中誰會看不到日常生活的民主化的例證和方案呢?比較一下左右兩欄的內容,會揭示出一幅解放的圖景。這不僅是“獲得自由”:因為這裡描繪的?密關係有實質性的內容。我們初步看到了獲得解放的個人天地可能會是什麼樣子。

親密關係、親屬關係、父母身份

?密關係的轉化有關性和性別,但並不侷限於此——這一事實會支援我將在後面詳盡展開的一個論點,即此處討論的是作為整體的個人生活倫理的根本轉換問題。像性別一樣,?屬關係曾一度被視為是自然獲得的,是由生物性的、婚姻的結合所創造的一系列權利和義務。一直頗受爭議的?屬關係,已經被各種現代機構的發展嚴重破壞,只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