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在發展,但並沒有走到一個相對高的,足可以進入老皇帝的眼睛裡的層次。
1929年夏季,老皇帝真的病逝了,享年90歲。
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分割線。在這之前,中國對下面的屬國、藩國和附屬國,態度上全盤掌控,全權控制。但是隨著老皇帝的病逝,中國還是慢慢放寬了下面國家的自主權利,就算是藩國,也在隨後的十年中慢慢的有了自己的意志。
最明顯的就是大西北貿易圈,仗著地理優勢,在跟國內中西部省份爭奪市場——窮黨聯盟搞大工業的時候,他們能直接消化的訂單全自己吃下。而在爭奪阿盟市場的時候,從零零碎碎的小商品到幾百上千噸的國之重器,又再度跟國內中西部各省的廠家商團斗的不可開交,已經是演變成了一個很標準的地域性商業保護圈了。當然,他們是在不違背一系列法律的情況下進行的。
事實上,也正是這種帶著強烈地域性色彩的經濟集團,才能在市場經濟的潮流下最大限度的保證了燕國、趙國、梁國、大中亞地區【北庭、安西】和烏克蘭、窮黨俄國這些組成區域的經濟利益。否則,經濟上終究是區域劣勢的他們,必然會被中東部在戰爭中發起起來的一個個經濟利益團體給吸乾了血不可。
現在中國境內,除了秦氏這個皇家財團超然物外以外,剩下的四個區域經濟體,每一個都不是省油的燈,東部沿海區域的主流是瞄準了北美,那是一塊肥的流油的大市場,至少能吃三十年。以兩廣、福建為核心的嶺南財團最初的發展方向是南洋,現在又有了澳洲,一樣是變成了坐地虎,把著大門不放外面的人進來。
再一個就是中西部,這個西包括了大西南,他們先是鋪熟了緬甸地區,以此為翹板進入了印度,比起北美南洋,印度地區更是一個現成的超級大市場。雖然中國拿下印度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二十年,而北美、南洋比之印度要找到手了二十多年。但是中西部的經濟發展比之東部沿海地區和嶺南地區要的慢啊。每一個經濟集團的興起,他們最重要的基礎都是在當地紮下牢固的根基來。
那個二十多年,就是中西部地區追趕的二十多年,而且這個期間還有大西北作為他們的自留地。
等到大西北這個市場漸漸的對中西部集團產生抗拒,最終本地貨驅除了附加著高運輸費用的外來貨的時候,中國已經贏得了第二次東西戰爭,印度拿了下來,中西部集團立刻有了新的市場。
只不過有著地理優勢的中西部經濟體,在經營南亞次大陸市場的同時,還經常伸手摸向北美、南洋、澳洲和大西北等地,自然的幾方間就都有了不可避免的衝突。在這個交通始終存在限制的時代,區域性經濟體和經貿圈的封閉性與排外性都將是不可避免的。
也虧得中國打下了這般廣闊的江山地盤,不然這些經濟體在國內的碰撞就不會這樣小打小鬧了。更大的可能是,隨著他們之間一連串殘酷而激烈的碰撞、競爭、吞噬,最終不會再形成由無數個廠家、公司、商團,等級分明、資產不一的大小經濟團體融合於一處的經濟體,而只會變成一個個龐大無比的跨行業經濟財團。最終中國演變成後世老美那樣被一個個財團在暗地中掌控的社會也不是不可能……
因為現今中國諸多大商團、商幫的背後,都隱約有勳貴的身影。工商之利與貴族之利,並不矛盾。
希特勒十多年前就開始步入德國政壇了,也正是在進入政治之後,希特勒和他身邊的人才發現他最特殊最厲害的本領——掀動的好一把激情。
十多年的時間已經足夠希特勒走上德國國會極重要的崗位上了,他現在是德意志政府的國民教育與宣傳部部長。
希特勒乘坐義大利人的船隻來到亞歷山大港,是一點都不用擔憂安全問題的。因為不久後的希特勒將會代表德意志帝國前去中亞,應邀參加中國人召開的一個國際會議。他這次來亞歷山大港所乘坐的地中海號輪船,是保證不會受到阿盟航空和潛艇部隊的任何襲擊的,也因此德國和義大利人才會可著勁的往這艘貨輪上裝載那麼多的珍貴物質!
第九百零五章失敗的陰影再次籠罩
英法美三國盟軍已經差不退推平了蘇丹,德意軍隊在埃及也是橫推南北無敵手,這塊戰場上的作戰主力是德意軍隊,英法聯軍跑到西奈半島去了。護食的約翰牛和高盧公雞到現在都不給德意美三國在蘇伊士運河的權益上分一杯羹。但這些都是小問題,阿盟的力量從來不再北非。
20世紀中葉,戰爭考驗的已經不再是人力,而是更重要的工業能力。歐洲人可以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