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奇蹟往往就誕生於不可能之中。
在《追擊者》上映時間過半的時候,突然奇蹟般的出現了第二次觀影狂潮。
而第二次票房爆發的原因,卻無關於電影本身,而是因為社會話題。
隨著《追擊者》大規模上映。觀影人數快速攀升,參與此片討論的民眾也越來越多。
討論的焦點,從最開始全新的犯罪片模式,逐漸過渡到對電影中社會問題的探討。
金允浩這個名字再次躍然紙上,他在影片中表達的主題以及事後記者會上的話,成為民眾關注、討論的焦點。
一股批判、指責警察無能的風潮漸漸興起,最後匯聚成一股強大的浪潮。
這股輿論浪潮,使得警方灰頭土臉,焦頭爛額。警察廳高層也頻繁出面闢謠、作秀,意圖挽回警察的不利形象。但收效甚微。
而與此同時,當話題擴大。成為全國民眾關注的焦點時,便形成一種社會現象。
沒看過的民眾懷揣巨大的好奇,觀看《追擊者》。
看過的民眾,開始看第二遍、第二遍,深入剖析這部影片,從而提取更多自己的觀點,與別人討論。
最後一擊,便是韓國迎來了寒假。
雖然《追擊者》被定為18歲一下禁止觀看等級,但大學生也是觀影主力。這些人再次為《追擊者》的票房做出巨大貢獻。
上映60天,落畫時,《追擊者》憑藉第二次觀影熱潮,後來居上,成功反超《超速緋聞》,觀影人數達到732萬,成為08年上映票房成績最好的影片。
同時,它也榮登韓國電影票房史上的第9名。
不僅如此,在18歲以下禁止觀看的影片歷史中,第一位是擁有818萬總票房的《朋友》,而《追擊者》超越了684萬總票房的《老千》,榮登第二位。
《追擊者》這匹黑馬一黑到底,斬獲無數榮譽。
隨著《追擊者》大賣,無數人跟著獲益。除了金允浩和羅宏鎮兩人風光無限,其他人也收益良多。
主要河正宇以前是默默無聞的電影演員,出演過一些電影,卻都是配角。
如今憑藉著《追擊者》大賣,以及其中的精彩演出,河正宇地位迅速飆升。已經進入了一線男影星行列。
其他如金允石等人,身價地位也跟著水漲船高。
這些人獲得是榮譽,以及長遠利益。而《追擊者》的製作方,獲得的是實實在在的利益。
《追擊者》的製作費用為48億韓元,而收益已經達到240億韓元,純收益率高達358%。當真羨煞旁人。
按照當初的約定,金允浩能分得總收益5%的分紅,總計為8。5億韓元。
不過此時,這部分收入已不被金允浩看在眼中,而且為了避免社會過渡關注,金允浩直接將這部分收入全部捐了出去。
落得一個安靜。
不過,這些都是小事。
對金允浩來說,《追擊者》大賣,形成社會巨大輿論,目的就已經達到。
他關注的重點,還是檢察官的仕途。
首先,徐賢和允兒等人的擔心成真。
最先給金允浩帶來困擾的是警方的壓力。
《追擊者》這部電影將警方批評、指責成那麼無能,警方對羅宏鎮導演無可奈何,可是對金允浩這位司法工作人員,就不會輕易姑息了。
警方治安總監、首爾警察廳廳長,親自打電話與大檢察廳交涉,要求檢方好好教育金允浩這個肇事者。
同時,首爾警察廳,各個警署,配合檢察官工作時,也開始出現消極怠工的情況。意圖迫使檢方放下面子。承認自己無端指責警方的錯誤。
巨大的壓力鋪面而來。最終全部落到金允浩身上。
而且。這還只是外部壓力。
《追擊者》這部電影不單單批判警察無能,其中也涉及到對檢察官的一部分批評。
尤其是事後的記者會,金允浩更是談論了很多關於檢方存在的問題。藉由‘集權、干擾公正’問題,攻擊鄭在秀為代表的部長和首席。
如此,就惹了眾怒,更觸動了富人階級檢察官的核心利益。
於是,檢方內部開始準備處理金允浩。
而最先發動的,就是江南地方檢察廳特搜部首席鄭在秀。
現在金允浩是民眾關注的焦點。不好明面動他。所以,鄭在秀現在只能玩陰謀詭計,暗中對付金允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