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九十九年之後,兩座山最終融為一體。

有一年的農曆五月二十九日,天上響起驚天動地的雷聲,伴隨著雷聲山上裂開一條縫,從裡面走出一個叫布洛西的高大男人和一個叫密洛陀的女人。

後來他倆結為夫妻,並生下了三個女兒。多年後,密洛陀老了,頭髮全白了。一天晚上,她對三個女兒說:“孩子,你們長大了,要自己去謀生了!”第二天早上,大女兒就扛著犁耙到平原去犁地種田,她就是漢族人的祖先;二女兒挑了一擔書走出大山,她成為壯族的祖先;三女兒在山裡種小米,並在此安居樂業,她就成為瑤族的祖先。

三女兒在山裡辛勤地勞動,禾苗長得十分粗壯、籽粒飽滿,可是快到收穫的時候,莊稼全被野獸、老鼠和鳥雀吃光了。三女兒很傷心,哭著回了家,密洛陀安慰女兒繼續幹下去,並給她一面銅鼓和一隻貓。第二年,三女兒的莊稼長得很好,鳥獸又來偷食,她按照母親的吩咐,敲響銅鼓嚇走了鳥獸,放出貓吃光了地裡的老鼠。這一年她的糧食獲得了豐收。為了報答母親的恩情,在五月二十九日密洛陀生日的這天,她帶著豐盛的禮物回家向媽媽祝福,並慶賀豐收。後來,瑤族人民為了紀念密洛陀,就把她的生日定為“達努節”。

每一年過節之前,村寨裡家家戶戶都要打掃衛生,把家裡收拾得乾乾淨淨,然後殺豬宰鴨、釀米酒、做糯米粑粑,準備豐盛的節日食品。過節這一天,瑤族村寨的人們會把甜米酒和糯米粑粑祭獻給祖娘,穿著節日盛裝的青年男女則聚集在廣場上,參加那裡會舉辦的歌舞、武術、球賽等內容豐富的文體活動。

在這些活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瑤族人的銅鼓舞。它是一種民族民間舞蹈,每次出場都是兩個男子和一個女子,其中一個男子敲著銅鼓,表演瑤族的傳統舞蹈;另一個男伴在一邊敲鼓為他伴奏;女的在銅鼓手後面做著扇涼的舞姿。各組表演完之後,人們就向表演最好的鼓手敬酒,賜予“鼓王”的美名。

跳完銅鼓舞后,接著就是點燃沖天炮。人們把做好的沖天炮在廣場上擺上幾十或上百個,男女老少同時點燃,看誰在同樣的時間內點的沖天炮最多。比賽時,周圍的觀眾都屏住呼吸,仔細注視著點炮的人。比賽結束後,人們會立即蜂擁到優勝者的面前,把他抬起來拋向天空。之後,人們還要唱傳世的“密洛陀”古歌,跳起歡快的舞蹈,歌頌祖孃的功德。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五章 阿昌族文化(1)

阿昌族是我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多與傣、漢等民族分寨而居。古代漢文史籍曾記載的“峨昌”、“娥昌”、“莪昌”、“阿昌”或“萼昌”等,都是對阿昌族不同時期的稱呼。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的意願統稱為阿昌族。阿昌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因為長期和漢、傣等民族交錯雜居,阿昌人一般都能講漢語、傣語。

一、阿昌族婚俗

阿昌族婚俗的民族特色十分鮮明。每年潑水節時,阿昌族的青年男女都要相互對潑,到了傍晚太陽落山時,小夥子要是看上了哪個姑娘,就會走到姑娘身邊要求晚上去她家串門。如果姑娘也看上了他,便會點頭同意,小夥子就會邀幾個同伴去姑娘家。他們還要一邊走一邊對歌,此時姑娘也要記住今晚到家來的幾個小夥子。

姑娘把小夥子領進村後,就會去找姑娘來陪伴他們,而且要為每一個小夥子都找一個姑娘。找好姑娘後,姑娘們就分頭去找雞,每人都找一隻,交給做主人的姑娘,讓她去請村寨中最好的廚師,大家一起殺雞做菜。飯菜做好之後,做主人的姑娘就要招呼小夥子們吃飯。在餐桌上,每人兩隻碗,其中一碗是米酒,另一隻碗裡放著雞頭。小夥子入座前,要先數一數雞頭,如果數字不對就不入座。

宴席開始後,小夥子們偷偷把雞頭藏起來,說姑娘的雞沒有殺夠。而姑娘就要去找雞頭,如果找出來了就罰小夥子喝一杯酒;如果找不到,小夥子就把雞頭拿出來,罰姑娘喝一杯酒。小夥子們在吃飯過程中,會一起把吃飯的錢湊齊,悄悄藏到一個地方讓姑娘們去找。吃完飯後,大家開始對歌,男女進行自由組合,如果兩人對歌對出情意來,就會到外面去說悄悄話。

男女戀愛成熟後,小夥子家就請媒人提親,女方家要是同意了,就舉辦抬鍋蓋訂婚儀式。女方家拿出幾個鍋蓋,上面放一碗熱肉和熟雞蛋,雙方的老人互敬鍋蓋上的食物,然後再敬媒人。敬送食物時,雙方老人會把帶皮的雞蛋夾到媒人嘴裡,媒人必須用牙齒和嘴剝皮。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