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新城市群,成為中國版圖上最閃亮的一塊,耀眼的其實並不是樓群,是南方精神。這裡,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是新移民,你能說沒有新文化,新文明?每年全國有多少青春夢想飛奔到這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廣東,曾經,現在,將來,點燃多少曾經灰暗的夢想,照亮多少人生前行的路?這些夢想,青春和汗與血,凝成的“南方精神”。
明珠已經煉成,關鍵是俺們要讓它發光,閃亮,這就是傳播的事兒,傳播由新移民和本土居民共同完成的真正的新南方精神,而不是還把祖宗整出的那點東西拿出來翻過來倒過去的顯擺,那隻能說明咱們這些現代人的自動缺席。
俺真想代表屈大夫千萬遍滴問,這到底是為什麼啊為什麼?
廣東,難道真的是一顆不發光的東方明珠?
廣東沒有具精神價值的文化嗎?
俺認為是俺們這些搞媒體的沒有傳播真正具精神價值的文化產品。俺們的文化人兒們整出的都是近乎弱智讓人絕望的電視劇電影音樂小品,它們跟咱們這些“新南方人”真的一點關係沒有。作為媒體這塊,俺們就是把好的文化產品進行交流之、形成之、傳播之。提供交流的平臺,透過各種形式(網路資訊產品)傳播一種真正有價值的文化。
廣州市長說:未來廣東逐步將更多的工業將轉移出去,以騰出空間發展高科技、高技術含量、甚至是高層次的服務業,對人才將有更高的要求。(新快報《張廣寧:不擔心大批農民工湧入》)
我們這些搞媒體的“高素質人才”,如果能真的去把這些新文化用真正好的文化產品傳播出去,而不是老是在“撈仔撈妹”“本省人”“外省人”“廣東話北方話”“廣府人客家人”上爭得口水流滿珠江,那既是對郎教授“香港員工信託責任感強於內地人”的有力反擊,也是對張市長“對人才的更高要求”的要求的落實。——嗯,這句有點拗口啊。來點扼要的:廣東這顆真正的中國“東方明珠”,能不能發光,就靠我們自己了。搞得好的話,子孫們也能靠我們留下的一點類似於“碉樓”的東西去申請一下文化遺產啊,不然,一點遺產都不給他們,會捱罵滴。
紅色經典原來也很“低俗”
紅色經典原來也很“低俗”
10月19日,40位音樂界知名人士在中國音協副主席徐沛東的主持下開了一個會,會議的主題就是“抵制網路低俗流行歌曲”。大夥歡聚一堂,“會診”網路音樂。著名詞作家閻肅等在痛批了以《那一夜》、《狼愛上羊》等為代表的網路歌曲低俗化現象後,發起“抵制網路歌曲惡俗之風,倡導網路音樂健康發展”倡議書。另據媒體報道,會場之外的奧運會音樂總監這段日子比較苦惱,聲稱向全國範圍內廣大藝術家音樂家們徵集的奧運會主題音樂都不盡如人意拿不出手。
網路歌曲是體制外的產物,在現實當中他們往往得不到版權保護,尤其是在一個10塊錢可以買一套盜版魯迅全集還嫌貴的社會。它們追求的是下載和訪問量,所謂的“低俗”在所難免,曲高和寡不是他們的目標。
音樂的低俗和通俗,流行與經典,往往是有著奇妙的轉換關係。《紅磨坊》就是一典型例子,19世紀末的法國巴黎,相當於現在的廣州,是尋夢者的天堂冒險家的樂園,充滿著無限的可能和機會,來這裡闖蕩的波希米亞人穿著短裙演,在紅磨坊戲院晝夜不息地進行著各種在徐先生等藝術工作者看來絕地是屬於“低俗”之列的表演,有時女演員甚至在且歌且舞時把裙子蓋到了觀眾們的腦袋上,各種插科打諢層出不窮,俗得要命。遠遠不如巴黎其它豪華歌劇院“高雅”的劇院成了巴黎市民最愛去的地方,讓老百姓欲罷不能。
以紅磨坊為題材創作的音樂、影視、戲劇成了不老的藝術傳奇,不折不扣的經典。
遙想當年,鄧麗君剛從臺灣香港進入內地時,被廣大的“人民藝術家”們斥為“靡靡之音”。這些歌貼近生活,內容貼近人心充滿人情味,曲調委婉悽迷,一下子傳遍神州。一首優美動人的《軍港之夜》當年也被某音樂權威認為“不妥”,宣稱軍隊的歌曲應該是“革命的、健康向上”的,義正嚴辭地指出此歌格調不高,當兵就要提高警惕,怎麼能唱海軍戰士睡覺呢?
一戰士因無意中在有線廣播中播放了蘇小明的《軍港之夜》受到處分關了禁閉。一位首長甚至還給其框上了“右傾”的帽子,壓得文工團團長、歌曲作者、演唱者諸位喘不過氣來。到底有多低俗,好在每次演出唱完這首歌,觀眾的掌聲和眼淚給了蘇小明一個答案。
作為曾經紅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