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各別,龍生九種,色相不同。如今師尊賜下坐騎四不像,予你封神之用。”
隨後,拿出一木鞭和一杏黃色旗幟,對侍立一旁的子牙道:“此乃打神鞭,長三尺六寸五分,有二十一節;每一節有四道符印,共八十四道符印。乃是神道法器,專門剋制封神榜上有名人,卻是合該你掌握。這旗幟乃是玉虛宮至寶,天地五方旗之一的杏黃旗,老師賜予你護身之用,你且拿好。”
指著門前被捆住的一怪物言道:“這是龍鬚虎,貧道從崑崙山來西歧途中,妄圖阻攔,被貧道降服小送給你,做個左右護衛。”
姜子牙顧不得打量手中兩物,細細一看,只見龍鬚虎頭似駐,猙獰兇惡;頂似鵝,挺折梟雄。須似蝦。或上或下;耳似牛,凸暴雙睛。身似魚,光輝燦爛;手似鶯,電灼鋼鉤。足似虎,鑽山跳澗;卻是龍分種,降下異形。
隨後慈航告辭,再度回到歧山山腰洞府,靜觀西歧諸事。
第二日,雙方再度交鋒,文殊廣發天尊帶領弟子金吃降臨,文殊廣法天尊取一物,此寶在玄門為遁龍樁,久後在釋門為七寶金蓮。上有三個金圈,往上一舉,落將下來。王魔躲不及,頸子上一圈,腰上一圈,足下一圈,直立的靠定此樁。
金吃見寶縛了王魔,手起劍落。把王魔斬了,一道靈魂往封神臺來。清福神拍鑑用百靈幡引進去了。
子牙將神鞭丟起,空中只聽雷鳴火電,正中高友乾頂上,打得腦漿迸出,死於非命,魂已入封神臺去了。
楊森見高道兄已亡,吼一聲來奔子牙;不防哪吒將乾坤圈丟起,楊森正要收此寶,被金吒將遁龍樁祭起。套住楊森,早被金吒一劍,揮為兩段,又一道靈魂也進封神臺去了。
李興霸機靈,見荊情不妙。獨自逃離,不想被木噸堵住去路,背上有寶劍兩口,名叫“吳鉤”
此劍乃是“干將莫邪”之流,分有雌雄。木吒把左肩一搖。那雄劍起去,橫在空中,磨了一磨。可憐李興霸:千年修煉全無用,血染衣襟在九宮,身死上榜。
木吮卻是奉師命下山來助姜子牙伐紂。正巧遇到李興霸,真是時也,命也。
訊息傳到朝歌,眾人一片譁然。左軍上將軍魯雄蒼髯皓首上殿請命。聞太師看到他年老,卻是不大願意。
只是老將軍一味懇求,太師不好拂了將聳顏面,只得答應。卻是打了個主意,將佞臣費忠、尤渾封為參贊機務,隨老將軍一同征剿西歧。
二人想要推辭,不料聞太師手中拿著御賜金鞭,森然道:“二位有隨機應變之才,通達時務之變,可以參贊軍機,以襄助魯將軍不得力之處。為朝廷出力。況且如今國事艱難,怎麼可以彼此推譚?”
二人心中有鬼,怕聞太師藉此事發作,藉機打死二人,只得答應。想要偷偷跑到宮廷尋找紂王推去差事,不料聞太師讓二人即刻出徵,找不到機會。
這一走,就上了黃泉路。
第121章弟子下山
語說魯雄領兵西征,不料此時夏末秋初,天與酷暑,引單衣,雨汗長流,人人喘息,行走困難。
曉行夜宿,不久就來到離歧讓七十餘里的地方,見到歧山有西技兵馬駐紮,於是停下腳步,就地安營紮寨。
不久報馬來報姜子牙,朝歌征討兵馬已經來到歧山。巧的是,前日清福神來報,封神臺已造完,張掛“封神榜。”如令正要祭臺。
姜子牙眼睛一眯,寒光一閃。隨後傳令:往歧山山頂安營,阻塞路口。不放他人馬過來。三軍怕熱,張口喘息,相當難受;又要造飯,取水不便,軍士俱埋怨。
至了第二日,子牙領三千人馬出城。往歧山而來。南宮适、武吉下山迎接,上讓合兵一處。八千人馬在山上絞起了幔帳。
姜子牙坐下,傳令武吉:“營後築一土臺,高三尺。速去築來!”武吉領令而去。
不久辛免帶隊運來一輛輛車馬,姜子牙令人搬進行營,散發給軍士。卻是一名一個棉襖,一個斗笠。領將下去。眾人疑惑,卻是不敢質問承相。
到了深夜,武吉回令:“土臺已經造完。”
子牙上了高臺,披髮仗劍,望東崑崙下拜,布罡鬥,行玄術,念靈章,發符水。
步履走動間,劍鋒偏轉,霎時狂風大作。吼樹穿林。只刮的颯颯灰塵,霧迷世界,滑喇喇天摧地塌,驟瀝瀝海佛山崩。
大風連刮三日,凜凜似朔風一樣,暑氣全無,一時之間,敵對雙方都是欣喜莫名。
誰曾想,過了一兩個時辰,半空中卻突然飄飄蕩蕩落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