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部分

“啟稟主公。屬下前往吳郡招募敢死之士,盡是曾隨主公平定句昌的老兄弟。”說著,韓當勾嘴一笑道:“屬下共募得五百九十江東子弟!”

孫堅聞言大悅,抓起几案上的環刀長身而起笑道:“哈哈,義公當得首功!”

黃蓋低頭問道:“主公,我等募兵可是為了征討黃巾?”

“不錯,某知爾等俱有疑慮,看看吧,這是都亭侯的傳信。”孫堅說著几案上拿起一封書信遞給黃蓋,笑著說道:“都亭侯被朝廷封為右中郎將,領一路大軍征討黃巾叛黨,侯爺沒忘了老朋友,上表舉薦某為佐軍司馬。吾等了十二年的機會來了!”

都亭侯就是朱雋。

四名家將輪流傳看著信件,韓當問道:“主公,既然我等有將軍傳召為何不先拿出信件,有授命在此也可多募集一些壯士啊。”

“兵在精而不在多,拿著授命募兵過程中會順利一些,但多是想依靠這個來討生活的漢子,某更希望能招募到信服於某的敢死之士,能冒著箭雨跟隨某家搶上城頭的好兒郎,明白嗎。”

看到韓當點頭,孫堅開懷一笑,提著環刀邁步走出縣治,說道:“走吧,帶我去看看這些好兒郎,然後向西進發,討伐黃巾!”

第四十四章 太平張角

馬元義的屍首,被送到鉅鹿郡。

十萬信徒為他起靈。

張角跪坐在神壇上,拳頭用力低著眉心。

他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也知道漢廷數萬精兵正在行軍的路上,但他不怕。

馬元義不是他的信徒,他心知肚明。但馬元義是他最好的朋友,也是他最大的支持者。

最好的,志同道合,就這麼……沒了。

他就連一滴眼淚都不能掉,他是不是張角,他是大賢良師,他是代中皇太一行走於世的聖人。

聖人不能掉眼淚。

這搭在鄉野的高聳神壇之下,數千威武雄壯頭戴黃巾的男子引頸望之,只求多看一眼大賢良師的真容。

……

年輕時張角並不是個有野心的人,寒門出身的讀書人,如同這天下的芸芸眾生一般,付出萬分辛勞的努力,比名門嫡子付出的要多得多,然而……沒有用。

士族把持了所有的仕官可能,想做官,簡單,得到他們的推薦就行了。士大夫們各個互相清議,圍成一個利益集團,他們霸佔了所有的資源。沒有人在乎你讀書讀了多少年,學問再高抵不過一個金鑰匙的出身。宦官將自己的親屬門客安插在州府之中,士族又有什麼不一樣呢?

有時士族更讓人可恨,宦官把持朝政可以肆意的罵,士人把自己家裡的廚子塞進州府做功曹又當如何呢?

一介寒門出身的張角不懂如何去阿附他人,他讀一輩治國韜略,也只能在鄉野中教教孩子罷了。

但他不怪,真的不怪,傳道解惑,亦是他所希望的生活。

熟讀儒家經典之後,他又學習了醫術,不能為官治政一方保一地清流就算了,救死扶傷難道不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方法嗎?

上山採藥時偶然發現了太平經書,其中微言大義,其中的太平盛世令人心動……沒有壓迫,沒有奪取,人人公平的大同社會深深打動了年輕的張角。

二十三歲的張角立下了自己的志向……時至今日,他還記得他如獲至寶一般將《太平經》拿給馬元義看時的興奮,但他看到了馬元義眼底的不屑。

“省省吧張角,你一點名聲都沒有,能雲遊治病救人之死傷已經很好了。想要救國育民,不可能的。”

“要怪,就怪我們沒有生在高門之家吧。”

但他沒有放棄,一邊給鄉人治病,一邊抱著經書苦讀,日子彷彿回到少年時只知埋頭讀書的日子,輕鬆,快樂。

匆匆六年時間如白駒過隙,他將整條太平經七卷經書融會貫通,最終依照教義將書簡一把火焚的乾淨,混合符水吞了下去。

他有了新的理想,他要傳教,將儒道兩家合二為一,將傳教與醫人合為一體。

二十歲的馬元義下巴剛剛冒出青茬,他說:兄長,你別想了,安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吧,你成功不了的。

一樣年輕的張角不願,他不願就這樣面對不公。

他說:我知道佈道天下很難,可如果我去做,也許就多一份還天下太平的可能啊!多做一點,也許我努力了就會有人信啊!哪怕最後不會成功,垂暮之年也不會對著斑白雙鬢後悔!如果連我都不去傳道,那麼天下太平永遠就只能是個笑話,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