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度使逐漸成為邊境的常備制度。”
“邊境安穩,禦敵於外,甚至疆土擴張,多依賴這一制度。為何虎林兄這般不看好?”
邵陽沉吟了下,其實如今“節度使”制度的弊端,有許多有識之士都已經看到了,所以,邵陽便徑直開口,“這一制度的初衷或許是好的。我大唐對外方針一直都是主動出擊,外線作戰,太宗時期,更是有天下最強的騎兵,甚至猶在北地諸多遊牧民族之上。”
“但後來隨著時間推移,漸漸無力向外擴張,便不得不轉變為戰略防守,使得這些邊陲之地,成為掌控的尾端,成為難題。”
“節度使制度,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
“初衷是好的。但到如今,已經形成北方的平盧、范陽、河東、朔方、隴右、河西、安西、北庭等八個節度使區,加上南方的劍南、嶺南兩個節度使。這十個節度使,掌控有天下七成以上的兵馬,節度使兵、錢、人大權盡數在握,若一旦有變,何以抵禦?”
邵陽看一眼李白,“太白兄久在翰林,替陛下草詔,對當今形勢應當比我更加清晰。不知我大唐如今,拱衛中樞長安的,能有多少人?”
李白不答。
“所以——”邵陽開口道:“我認為,一旦這些‘節度使’有變,將是禍亂天下的災患。”
李白求問,“該如何防禦?”
邵陽很想告訴他,殺了安祿山……不過想想,且不說他們根本沒有這個能力,就算真的能,殺了安祿山,不還有史思明?
就算再將史思明也殺了……但節度使尾大不掉,這已經是現實存在的問題,遲早都會禍及全國。
否則,安史之亂之後,為何藩鎮割據,依然是唐朝覆滅的重要原因?
所以,心中權衡一番之後,邵陽還是搖頭,“我也不知。不過,我打算去北方再看一看,看看能否找到救國之策。”
其實邵陽心中已經有了一些主意——
郭子儀。
這半年來,邵陽周遊大半大唐,深知弊病已經深入骨髓,不是他短時間內所能化解掉的。
既然如此,自然只有去從解決的地方想辦法。
李白肅然起敬,他沉思了好半晌,終於向邵陽一抱拳,“虎林兄,我失意之後,只想縱情山水,沉醉美酒,意氣消沉;不料虎林你反而有如此志向,我不如也。”
李白也已經決定下來,“我自當效仿虎林。所以,此番虎林要北上,那麼我便南下,看看可有治國良方!”
邵陽越聽卻越是不對……
咦咦??
糟了。
邵陽心頭頓時有些叫糟。歷史上,李白從長安出來後,始終不能得志,抱負難以施展,心情苦寂孤悶,才寫下了後來的許多名篇。
比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若是從此一下振奮起來,這……還能不能寫出這樣的千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