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出頭考中秀才,之後幾年鄉試名落孫山,加上爺爺早逝,老葉氏能供他讀到秀才已經很不錯了,當時恰好寧安縣典史一職空缺,在上下打點後,穆懷恩順利取得這一職位,為此還差點耗光他爺爺積累下來的人情。
據穆子期所知,他爺爺考上舉人後就一直沒能得中進士,無奈之下就跟著進士同窗在外地做幕僚,當時他親奶奶就跟在身邊,連陳香父母、妹妹一起,這才導致他們後來一齊染上疫病。也因為如此,穆家還是認識一兩個能說上話的官員,要不然這一官職也不會到穆懷恩頭上。
就算如此,這個官職還是耗光了穆家絕大多數的財產,連他奶奶的棺材本都差點賠進去了。穆懷恩一向比較愛面子,要不是如此,他也不會急吼吼地哄騙他親孃的嫁妝。幸好,他當官後逐漸有了收入,家中的日子這兩年才慢慢好過起來。
穆家在當地的根基還不算雄厚,才堪堪經營不到八年,本地有幾家大戶的人脈比他們家更深厚,他們家連積年老吏都不一定能比得上。
說這麼多就是為了表明穆子期是個沒錢的人,饒是他一向早熟,早有意識積攢零花錢,這十年來加上穆懷恩前不久給他的三十兩銀子,一共也才八十兩,還要把他歷年收的禮物都當出去。
穆子期鬱悶,前段時間檢視史書時發現在唐朝一石米才五十文錢,到了本朝太平年間是五百文一石,這段時間糧價又瘋長,竟然高了一倍不止,這樣一來小門小戶如何消費得起?
這裡的一石米大約相當於現代的一百六十斤左右,他八十兩銀子買了其他七七八八的東西后,剩下的銀錢才買到幾百斤糧。
“大少爺,不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