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經之路。它所在的位置正好是馬里亞納群島和日本之間的中點,而島上還有兩處飛機跑道和一個雷達站。一旦B—29靠近硫黃島,雷達站就會提前兩個小時向日本本土發出警報。此外還存在著其他風險。儘管美軍飛行員們已經在太平洋戰場上佔據了優勢,但身形巨大的B—29在前往北方日本本土轟炸的途中卻很容易成為硫黃島上小而靈活的戰鬥機的攻擊目標。而且,在日本上空經歷了高射炮的襲擊和空中混戰之後,這些身受創傷的B—29還要在返回途中再次與硫黃島上的戰鬥機交火。很多飛行員和機組成員就是在這樣的戰鬥中葬身大海的。柯蒂斯·勒梅將軍是第20航空隊的指揮官,他曾發出警告說他的飛行員們再也不能承受這種損失了。硫黃島已經對飛行員們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影響了美軍對日本本土的攻擊,因此必須把它拿下。
首長們把征服硫黃島的任務派給了美國成立最早的戰鬥部隊——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太平洋戰場上有很多陸軍士兵,但只有海軍陸戰隊的隊員們能夠拿下硫黃島這樣的要塞。正如著名的歷史學家斯蒂芬·安布羅斯所寫,“海軍陸戰隊隊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出色的戰士。”約有七萬名陸戰隊員為了進攻硫黃島接受了為期近一年的訓練。(夏威夷有一處同硫黃島的火山地形極為相似的“大島”,我父親的連隊曾在那裡練兵。他們甚至在那裡找到了一座與折缽山“極為相似的”小山,並練習攀登那座多石的小山。)
在2月19日入侵之前,美軍飛行員們對硫黃島進行了整整72天的轟炸。戰爭結束後,海軍的分析專家們宣佈說,這個小島是太平洋戰爭中惟一一處受到最猛烈轟炸的地點。美軍共出動了2700架次飛機,投下了5800噸(1140萬磅)炸彈。據美軍航空拍攝的照片顯示,硫黃島上每平方英里的面積上就有5000個彈坑。尼米茲上將認為美軍投下的炸彈“足以把島上的一切炸成粉末了”。當時,一支由880艘軍艦組成的龐大艦隊排著近70英里長的佇列開向了硫黃島。那些軍艦上載著11萬名官兵,最後將硫黃島包圍了。
登上硫黃島的進攻部隊由7萬人組成,每個人身後都有1322磅的糧食補給作為後盾,這也顯示出了美軍當時強大的財力和實力。這支艦隊所載的食物足夠一座像亞特蘭大那麼大的城市的所有市民吃上一個月。但不要忘了,他們可是海軍陸戰隊的官兵,所以他們還帶上了一億支香菸。
所有的這些就是為了拿下廣闊的太平洋中那麼一座堆滿火山灰的小島。如果你開車行駛在公路上,五英里的路程只需要開上五分鐘。然而美軍士兵們為了征服這五英里的距離卻付出了36天的艱辛努力。你在諾曼底的海灘上開個茶話會的話,戰爭要等到24小時之後才會真正打響。可在僅有兩英里長的海灘的硫黃島上,戰爭卻要緊湊的多。美軍的小夥子們戰死在海邊幾星期都沒有人管。
硫黃島的恐怖之處在於——戰爭的另一方並不是為了勝利而戰。日本人戰前就知道他們一定會輸掉這場戰爭,他們不是為了生存而戰。慄林將軍制定了一套規則,稱之為“聖戰誓言”,並命令將其張貼在每一處掩體、洞穴和防空洞中。他寫的不是“為了勝利殺死10個美國人”或是“殺死10個美國人,我們就有一線生機”。他寫的是“在你死之前殺死10個美國人”。
在硫黃島上打仗就好像你夜裡回家時在車庫裡遇到了一個襲擊者。這個襲擊者就算你用刀捅他,他也不會停手;如果你朝他開槍,他還是會一直往前走;如果你把他的右手砍下,他還會用左手卡住你的喉嚨——你可以朝他亂砍,但他還是會用盡最後一絲力氣惡狠狠地爬向你。金井啟是美軍在硫黃島上抓到的一個戰俘,被抓獲時已經失去了知覺。他對我說,在學校的時候老師教給他作戰時的原則就是:“就算是胳膊和腿都沒有了,還剩下一張嘴,還可以朝敵人吐唾沫。”
那些日本人都知道自己難逃一死,他們為了給敵人造成最大限度上的傷亡自己跑到地下,成為了“洞穴裡的神風敢死隊”。他們在五英里長的島上挖了16英里長的地道。這些地道的牆上都塗著清漆,裡面寬敞的足以讓部隊直立跑過,還裝了電燈用來照明。日本的工程師們在地面以下很深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多層軍事之城。慄林將軍的辦公地點設在地下75英尺處。島上的醫院建在地下46英尺處,醫院的床鋪是從牆上鑿出來的。整個折缽山都被挖空了,建成了一座共有七層的地下世界,真是太不可思議了,他們用混凝土加固牆壁,再在表面塗上灰泥,那裡有排水系統,通風管,有電、水、蒸汽。日本士兵所持的槍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