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0部分

這種裝備對付堡壘工事有奇效,所以華夏軍日後打算大規模裝備。

其實用火龍戰車對對付日軍的防禦,還是比較危險的,因為火龍戰車的有效噴射距離是一百五十米到兩百米,和風速風向有關,日軍的水龍炮攻擊距離是兩百米到三百米,火龍戰車想要攻擊日軍,必須進入水龍炮的射程,這一點,也是雷光開始的時候沒有提出使用火龍戰車的重要原因。

後來雷光見到眾人對火龍戰車十分期待,也就不好多說這個困難了。

為了保證火龍戰車不被日軍水龍炮擊毀,雷光為火龍戰車設計了一套攻擊戰術。

雷光把三十輛火龍戰車分成六組,每組五輛,每一輛的油料噴灑寬度大約在五十米左右,也就是說,五輛火龍戰車足以在日軍防線上開啟一道兩百多米的缺口,六組火龍戰車就可以開啟一千多米的缺口,足夠後續的侵掠之火火炮戰車長驅直入。

每一個火龍戰車小組,由十輛侵掠之火火炮戰車保護,每一輛火龍戰車的兩側後方,都有一輛侵掠之火火炮戰車,它們向胸牆開炮開槍,用子彈和炮彈壓制牆壁後面的敵人,不讓日軍士兵有使用水龍炮的機會,每一輛侵掠之火火炮戰車的身後還有五名狙擊手,精確狙殺出現在垛口後面的水龍炮發射組。

這些狙擊手其實沒有裝備狙擊步槍,華夏軍的狙擊步槍還是比較少的,大多數都配備給了狙殺隊,他們使用的都是普通步槍,只不過槍法極好,被當成狙擊手使用,其實這種大兵團作戰,狙擊手發揮的作用並不大,沒有必要大規模配備狙擊步槍。

在火龍戰車身後數百米的位置,還有若干輛大馬卡車,當火龍戰車完成火焰噴射燃燒任務,大馬卡車會一馬當先殺出去,把沙袋傾倒進入壕溝,在壕溝中搭建起兩道斜面,之後再衝出壕溝,在胸牆下面搭建斜面。

整個計劃部署的天衣無縫,就看能不能順利地執行了。

為了方便侵掠之火火炮戰車和狙擊手掩護,雷光選擇在白天對日軍陣地進行攻擊。

六月十七日,風向東,風速兩米每秒,火龍戰車噴射的油料會被風吹回來,不適宜進攻。

六月十八日,風向西,風速三米每秒,正好是火龍戰車噴射油料的絕佳時機。

上午九點,雷光命令火龍戰車發動攻擊。

六個火龍戰車小組分成三個方向,同時對日軍陣地發動攻擊,火龍戰車和侵掠之火火炮戰車捲起漫天的塵土,快速接近日軍陣地。

日軍陣地上,所有日軍士兵都進入了戰鬥狀態,日軍士兵在胸牆之後十多米的地方挖掘了戰壕,華夏軍開炮的時候,日軍士兵就躲在戰壕裡,此時日軍士兵擔心華夏軍對日軍陣地進行火力覆蓋,所以先進入戰壕。

眼看著侵掠之火火炮戰車越來越近,陣地上卻沒有落下一枚炮彈,日軍士兵意識到,這次華夏軍不打算使用火力覆蓋陣地,於是帶著水龍炮,來到胸牆後面。

日軍士兵把炮筒架好,發射藥和炸藥包都裝好,瞄準手舉著簡易測距儀,測算著侵掠之火火炮戰車的距離,發射手攥著拉火管,準備點火……

距離日軍陣地三百米,侵掠之火火炮戰車按照原計劃停下,向日軍陣地射出了彈雨,炮彈和子彈一時間覆蓋了日軍陣地,水龍炮發射組距離垛口太近了,不少日軍士兵都被擊中,倒地身亡,有的水龍炮被引爆,炸死了不少人。

不過跟隨侵掠之火火炮戰車的狙擊手並沒有發揮作用,因為炮彈爆炸濺起的煙塵太大了,子彈打在胸牆上也會騰起煙塵,煙塵籠罩在胸牆上,把狙擊手的視線遮擋得嚴嚴實實,這一點是雷光戰前沒有預料到的。

前線指揮官隨機應變,命令步兵衝上去,撤換下狙擊手。

火龍戰車繼續向日軍陣地衝去,在這段時間裡,日軍有幾個水龍炮發射了炸藥包,侵掠之火火炮戰車的保護只可能降低水龍炮發射炮彈的機率,不可能徹底杜絕水龍炮發射炮彈的可能。

此時水龍炮的另一個缺點暴露出來,那就是精度太差,這也是這種簡易反裝甲武器的痼疾,如果這種武器的精度高、射程遠,那林飛時代各國就不需要裝備反坦克炮了。

水龍炮想要炸燬侵掠之火火炮戰車,唯一的機會就是集中多門水龍炮,同時攻擊一輛侵掠之火火炮戰車,用數量彌補精度的不足,而在這場戰鬥中,華夏軍用火力掩護,導致能夠發射炸藥包的水龍炮很少,因此炸藥包根本沒有一枚命中火龍戰車。

火龍戰車終於靠近了日軍陣地,在火龍戰車裡面,只有兩名乘員,一名駕駛員,一名發射員,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