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共同守衛遼陽。
為了顯示自己抗敵的決心,袁應泰把自己的家丁、親兵組成一支隊伍,名為虎旅軍,以他們幫助守城。
後金汗王努爾哈赤統領八旗兵馬,來到虎皮驛駐紮下來,當晚,便召集各位貝勒、大臣們,還有范文程、降將李永芳等,研究攻打遼陽的方略。
努爾哈赤說的遼陽城防圖,便是李小芳從他在經略府任書記官的連襟——高大宏手中,以十根金條換來的。
可見,被遼陽城裡不少的人稱為“渾河路上第一好人”的李小芳,確實很能幹,難怪努爾哈赤當著李永芳的面說道:“你們父子倆好好地幹,朕不會虧待你們的。”
因此,李小芳送來的訊息,更堅定了努爾哈赤攻打遼陽的決心和信心。
三月十九日清晨,後金十萬大軍迅速渡河,飛速前進,他們躲開了遼陽城西北方向武靖門駐防的明軍,向山海關前進,準備攻打明朝京城!
原來這只是他們的一計策,目的是調虎出山、引蛇出洞。
努爾哈赤命各旗兵馬暫作停頓,作好出戰準備,讓大貝勒代善帶領其紅旗軍掃擊尾隨後金軍的明軍。
然後,努爾哈赤又命令其餘的七旗兵馬,面對遼陽城西的明朝軍隊,擺開決戰的陣式,隨時準備嚮明軍衝擊過去。
誰知那些旗兵如一陣狂風到來,對明營進行衝擊,渾身披著鐵甲的鐵騎士,戰車也擋不住他們衝擊,大炮來不及燃放,炮手便被騎兵的大刀砍死了。
四貝勒皇太極領著他的鑲白旗士兵,首先向明營的左翼朱萬良兵營衝去。
由於朱萬良是戴罪參戰,剛才與三貝勒莽古爾泰一番廝殺,又見皇太極領兵來衝去兵營,於是抖起精神,再不敢臨陣退縮了。
朱萬良立即領兵追殺過去,努爾哈赤急忙命令二貝勒阿敏統領正蘭旗士兵上前助陣。
兩軍展開激烈拼殺,正當勢均力敵,雙方不分勝負之時,努爾哈赤又命三貝勒莽古爾泰領兵殺入,一齊圍殲朱萬良部。
明營中的中營劉孔胤與梁仲善,及右營中的李秉成卻都死守自己的營寨,不知前去助戰,眼睜睜地看著左營的朱萬良部被後金的三旗兵馬包圍,而按兵不動,令人不解!
朱萬良終因寡不敵眾,戰死於馬下,以身贖罪,所餘兵馬立即潰散,被旗兵追殺蹂躪,能逃脫者寥寥無幾。
努爾哈赤善於抓緊戰機,發揚連續作戰的作風,又立即指揮他的八旗子弟,命令白旗兵突然衝入明軍,將其右、中兩營兵馬一截為二,要蘭旗兵在後,黃旗兵在前,形成包圍夾攻的形勢。
後金旗兵善長野戰,更善於近戰,明軍的炮火已失去作用,被迫與騎兵進行肉搏拼殺。
三位總兵劉孔胤、李秉成、梁仲善盡管刀馬純熟,武藝精湛,每人都殺死數十旗兵,乃至百名旗兵以上,終因被層層圍住,八旗兵馬又多,為亂軍所殺。
這兩營明軍不下三萬人,與旗兵拼殺之後,尚有一萬多人,隨著幾名副將突出旗兵包圍,倉皇逃去。努爾哈赤立即命令四貝勒皇太極、三貝勒莽古爾泰,更乘勝追殺,不能留下後患。
後金兵馬一直追殺六十餘里,直到鞍山,才收軍回營,沿途的枯草都被鮮血染紅了。
大貝勒代善領著一萬餘人,對不到五千人的青州軍,如下山的猛虎一樣,先是進行包圍,然後再將其截斷成三、四塊,指揮鐵騎在明軍中砍殺。
這些青州軍一向缺乏訓練,更沒有近戰的拼殺能力,遇到旗兵的左砍右劈,他們早已嚇破了膽,眨眼之間,便潰不成軍,兩位總兵相繼戰死。
當晚,努爾哈赤在消滅了兩支明軍之後,統領著得勝的八旗健兒,分兵為四營,進抵遼陽城下。
他命令:右翼四旗兵馬圍攻東西城,左翼四旗兵馬圍攻城,雙方在遼陽城的小西門,首先展開了爭奪戰。
三月二十日早晨,袁應泰置守城任務於不顧,親自帶領數千虎旅軍,衝出遼陽的平夷門,即遼陽的東城門,紮營於遼陽城外的東山上,決心與後金兵馬拼個魚死網破!
這虎旅軍,是以袁應泰的家丁、親兵為主,組成的一支能征慣戰的隊伍,士兵中有不少的人都有著精湛的武功,有萬夫不當之勇。
袁應泰帶著一腔怨氣,想用這支隊伍狠狠地擊殺努爾哈赤的狂傲氣焰,打敗八旗士兵,為自己伸張一身的正氣給張鈞他們看看!
袁經略將其數千精兵,分開紮營為三,並且部列三層火炮,準備與後金兵馬拼殺一場,用以牽制努爾哈赤攻打遼陽城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