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夜,婦女連袿而出,踏月天街,必至正陽門下摸釘乃回。舊
俗傳為‘走百病’。海寧陳相國夫人有詞以紀其事,詞雲:
‘華燈看罷移香屟。正御陌,游塵絕。素裳粉袂玉為容,人月
都無分別。丹樓雲淡,金門霜冷,纖手摩拿怯。三橋婉轉凌
波躡。斂翠黛,低迴說。年年長向鳳城遊,曾望蕊珠宮闕。星
橋雲爛,火城日近,踏遍天街月。”
二、乾隆向陳家洛立誓,若生異心,死後陵墓給人發掘。
乾隆死後,所葬陵墓稱為“裕陵”。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
五月,孫殿英部以火藥爆開乾隆及慈禧太后陵墓,搜獲大批
寶物而去,乾隆遺體全遭損毀。後溥儀派“內務府總管大
臣”寶熙、“侍郎”陳毅(非中共元帥)等去辦理善後。寶熙
有《於役東陵日記》,七月十六日記雲:“幸將高宗元首及後
妃顱骨,全行覓得,其四體百骸,則十不存五。”陳毅所作
《東陵紀事詩》有句雲:“帝共后妃六,軀惟完其一,傷哉十
全主,遺骸不免析”,其注云:“……確為男體,即高宗也……
下頷已碎為二,檢驗吏審而合之。上下齒本共三十六,體幹
高偉,骨皆紫黑色,股及脊猶粘有皮肉……腰肋不甚全,又
缺左脛,其餘手指足趾諸零骸,竟無以覓。高宗……自稱
‘十全老人’,乃賓天百三十年,竟嬰此奇慘……”香港高伯
雨先生輯有《乾隆慈禧墳墓被盜紀實》一書。
三、《清宮詞》中,有兩首與本書故事有關,摘錄於下:
巨族鹽官高渤海,異聞百載每傳疑。冕旒漢制終難復,曾
向安瀾駐翠蕤。(原注:海寧陳氏有安瀾園,高宗南巡時,駐
蹕園中,流連最久。乾隆中嘗議復古衣冠制,不果行。)
家人燕見重椒房,龍種無端降下方。丹闡幾曾封貝子,千
秋疑案福文襄。(原注:福康安,孝賢皇后之胞侄,傅恆之子
也,以功封忠銳嘉勇貝子,贈郡王銜,二百餘年所僅見。滿
洲語謂後族為“丹闡”。)
四、趙翼記乾隆喜作詩及用僻典雲:“……詩尤為常課,
日必數首,皆用硃筆作草,令內監持出,付軍機大臣之有文
學者,用摺紙楷書之,謂之‘詩片’。遇有引用故事,而御筆
令注之者,則諸大臣歸,遍翻書籍,或數日始得,有終不得
者,上亦弗怪也。餘扈從木蘭時,讀御製‘雨獵’詩,有
‘著制’二字,不知所出,後始悟《左傳·齊陳成子帥師救
鄭》篇:‘衣制杖戈’,注云:制,雨衣也。又用兵時諭旨,有
硃筆增出‘埋根首進’四字,亦不解所謂,後偶閱《後漢書
·馬融傳》中始得之,謂‘決計進兵’也。聖學淵博如此,豈
文學諸臣所能仰副萬一哉……御製詩每歲成一本,高寸許。’”
乾隆從古書中隨手翻到一個生僻典故,用在詩中,文學侍從
之臣自然難解所謂;而縱明出處,也必佯作不知,或假裝回
家查書數日,斯知聖學淵博如此。大概乾隆一意要得香香公
主,因此下旨:“埋棍首進”。
五、關於陳家洛、無塵道人、趙半山、福康安等人事蹟,
《飛狐外傳》中續有敘述。
後記
《書劍恩仇錄》是我所寫的第一部小說。從一九五五年到
現在,整整二十年了。
我是浙江海寧人。乾隆皇帝的傳說,從小就在故鄉聽到
了的。小時候做童子軍,曾在海寧乾隆皇帝所造的石塘邊露
營,半夜裡瞧著滾滾怒潮洶湧而來。因此第一部小說寫了我
印象最深刻的故事,那是很自然的。但陳家洛這人物是我的
杜撰。香香公主也不是傳說中或歷史上的香妃。香香公主比
香妃美得多了。本書中所附的香妃插圖,只是讓讀者們看到,
乾隆有這樣的一個嬪妃。
海寧在清朝時屬杭州府,是個海濱小縣,只以海潮出名。
近代的著名人物有王國維、蔣百里、徐志摩等,他們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