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這次國戰中的投入可說是傾囊相盡了,一旦失敗的話,他沒臉見大家,而且這個王朝他也玩不下去了,四年的心血都會被耗光。
神思中,左側當朝宰相劉豐成的聲音響起:“依老臣看來,東北關形勢危急,我朝不妨派出使者向蒙古大汗送禮求和,四國聯軍此次乃是蒙古軍為主力,倘若蒙古大軍撤退,其他三國之軍也會盡皆散去,如此一來,東北關危機即可解除。”
“此計萬萬不可!”出聲反對的是左都御使凡林正,以他的官銜和身份都不能和宰相相提並論,但他是當朝清流,深受天子器重,所以他反對別人也只有聽著,“蒙古韃子亡我之心不死,此時正是雙雄對峙之緊要關頭,我朝倘若求和,豈非示弱於人,聯軍更會不屑一顧。反而大舉壓上衝擊東北關,東北關一旦失守,遼東三省便岌岌可危,外族蠻夷將直接危及京機要地,而且屆時士氣已失,我中原大好河山將淪入敵手。”
這番話一出,大殿之上文武百官議論紛紛,但天子的臉色卻更加不耐煩,因為這些都不是好計策,而是大爭吵。這不是他想要的結果。
“陛下,微臣願領軍五萬,由滄州北上支援東北關!”請命的是滄州大將軍李全應。
郡主拱手道:“李將軍好意本宮心領了,可就算李將軍領軍前來也無濟於事,一來路途太長,時間上來不及,遠水滅不了近火,二來現在東北關已被層層包圍。並非軍隊數量多就一定能解決問題,”
……
一時間金鑾殿上爭吵紛紛,李公公忽然一揮拂塵:“退朝————”
天子已起身而去,尾隨在後的李公公轉身離去之時有意無意的看了張赫一眼,張赫自然心領神會,並不急於離開大殿。
直到百官散去。張赫才在大內御林軍的帶領下又一次來到了後花園的御書房。
年輕的天子此刻並不在書房中,而是在外面的水榭亭臺邊餵魚,水池中的金魚爭相吞吃魚餌。
張赫靜靜的站著、望著,並沒有開口。
他也是個非常懂得分寸和把握時機的人,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李公公和一干侍衛退下後,天子才停止了手上動作,一個人像是在喃喃的自言自語:“你們若從東北關退守,下一站就必是大青城。”
天子不出聲則已,一開口就是驚人之語。
張赫當場就被震驚了,他沒料到天子居然想得這麼深。思考得這麼通透。
其實在張赫、郡主、鍾舒曼幾個人的心中早就有數了,三眼郡林若離吃了敗仗,東北關就一定保不住了,因為這個時候是不可能再有支援部隊的,就算是有糧草供應壓力也會加大,反而加速退兵。
目前光明左使雖然挖走了聯軍十萬部隊,但聯軍整體二十多萬近三十萬部隊主力尚存,倘若聯軍在第十天左右的時候也就是正月十五日發動總攻。那將是東北關糧草青黃不接之際,那必是一場空前血腥的慘烈大戰,東北關守軍縱然依賴天險,但是勝算並不大。
若想保全二十萬大軍的主力,那就必須退。
這一退,北國戰事就將會產生無數中可能,風險將大到極限。
只是這訊息非常的可怕,為了避免動搖軍心,大家都守口如瓶。
天子雖然身在大內紫禁,卻能一眼洞察出來,就憑這一點,張赫也不得不服。
王朝四年,他在江湖上打滾,確實見識了各種各樣的鬼蜮伎倆,但畢竟戰爭他還沒有親歷過。
戰爭不同於陰謀,陰謀你需要智慧和勇氣去破除,但是戰爭你需要戰略眼光和全域性思考,經過了三眼郡的敗役之後,張赫還是學會了這一點。
張赫拱手道:“我還是在三眼郡一戰上低估了對方……”
天子立即擺手打斷了他:“這不怪你。”
張赫道:“哦?”
天子道:“運輸部隊分兩路走,這本是朕的意思,目的就是怕出意外。”
張赫暗暗佩服,天子思維慎密、考慮得更為周全。
天子嘆道:“沒想到還是出了意外,這實在匪夷所思,所以今日朕召你前來,是要告訴你一件事情。”
“什麼事情?”張赫隱隱感覺要出大事了。
天子臉上露出了奇怪的神色:“文成將軍押送糧草一事,知道的人極少,他的運輸部隊也非常快速隱蔽,為了避人耳目,他這次出軍也就千餘人,而知道他運輸路線的人,更是寥寥無幾。”
張赫一下子就反應過來了,既然如此隱蔽,那為什麼聯軍卻非常清楚的知道運輸部隊在什麼時候